近代河西地区国民教育研究

近代河西地区国民教育研究

ID:12780345

大小:386.00 KB

页数:269页

时间:2018-07-19

近代河西地区国民教育研究_第1页
近代河西地区国民教育研究_第2页
近代河西地区国民教育研究_第3页
近代河西地区国民教育研究_第4页
近代河西地区国民教育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河西地区国民教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代河西地区国民教育研究1、相关定义1.1、()概念解析1、慈善在西方文化里,一般用两个词来表示慈善:一是”Charity”,它源于拉丁文;另一个词是”Philanthropy”,它来自希腊文。尽管他们基本含义相近,但是还是存在微弱差异。“Charity”,它的含义包括:(1)为需要帮助的人建立的机构、组织或基金会,一般指慈善机构;(2)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的帮助、救济和施舍;(3)作为一种美德,对人的影响3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也是基础即启发人们对上帝的爱;其次在此基础上,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对他人的仁爱、宽容和宽厚。而”Philanthropy”它的含义包括:(1)帮助穷人和那些需

2、要帮助的人,比如通过慈爱进行的支援和帮助等;(2)普世的爱;(3)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生活状况而进行的慈善工作。随着词义的演变,这两者的使用也发生了变化:当语境中更多的想要表达基督教文化中的”普世之爱”时,一般采用”Charity”;而想要表达现代慈善的含义则更多使用”Philanthropy”一词。著名学者加里.贝克(GaryBecker)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慈善”进行解释:”如果将时间与产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人和组织,那么,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慈善’或‘博爱’。”[1](P343)还有学者从文化角度对慈善进行解读——”慈善”是”以相应的超功利信仰作为精神背景,在重视市场和财富的

3、价值的前提下,运用体制环境为慈善事业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合理的运行机制。”[2]由于目前对”慈善”一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笔者更倾向于这样理解”慈善”:慈善属于道德范畴,慈善的发生是个体对他人发自内心的、给与爱和帮助的道德冲动的体现,是人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怜悯心以及为实现对他人的帮助而付诸的真实行动,是动机、观念、行动、责任的一种集中体现。慈善是对在社会生活中遭遇苦难或值得怜悯的人,无私奉献施以援助的一种崇高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慈善外延出来的”慈善事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和象征,是对社会资源进行的再分配。这种重新分配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善良的心灵和

4、利益的驱动。而现代慈善关注的对象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救灾济贫,还将教育、环境保护、文化、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纳入慈善的关注范围。2、慈善理念慈善理念(又称慈善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哲学角度进行理解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反应社会存在。慈善理念即对”社会慈善”这一客观存在的一种反应,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不同学者对”慈善理念”的理解不同:罗竖元、李萍认为,”慈善理念是个体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各种观念形态的总和,是反映人们对”类”认识程度和认识水平,并最终借助于同

5、情心表现出来”。[3]简单来说就是慈善理念作为一种社会共识存在,在指导民众对慈善持有基本一致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将同情心、怜悯情感和奉献精神结合起来并上升为一种社会责任,使民众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出于同情心而甘心给与,出于责任而甘愿做出一定牺牲的精神。孙岳楠认为:”慈善理念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断、感知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有关慈善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公民慈善理念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受经济、教育、文化、宗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长期形成的。慈善的非强制性和自愿性决定了公民慈善意识自觉性的必要性。”[4]诸昕雯认为:“慈善意识是指在外部环境提供给个体诸多有关慈善的感性素材的

6、条件下,由个体的慈善知觉引起的,从慈善认知到慈善情感倾向、慈善动机、4慈善行为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综合。从这一概念的外延来看,它包括了个体基于自我反省之上的对他者生命的关照意识、对财富的分享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5]李鹏认为:现代”慈善理念”包含两个基本观点和一套逻辑体系:”公民权利”的观点和”博爱”的观点,鼓励财富创造与否定奢侈享乐并重的思想体系。[6](P197)在他的观点中将”慈善理念”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并认为国家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应该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慈善理念”的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受到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交互影响的

7、产物,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对”慈善”这一事物的知晓、理解、感知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内化从而提升参与慈善活动的积极性。慈善理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慈善或是慈善事业理解的认知层次;二是参与慈善活动意愿和动机的态度层次;三是将慈善活动内化为社会责任感的责任层次。通过对慈善理念的层层升华和递进,加深对慈善的理解,培养爱心,提高公民的社会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以慈善认知带动慈善实践,以慈善实践提升民众参与公共事物的能力,以参与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慈善认知、慈善实践、民众参与力、人的全面发展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