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模型

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模型

ID:12825737

大小:581.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19

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模型_第1页
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模型_第2页
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模型_第3页
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模型_第4页
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分析模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根据一些城市量化指标,来表示城市的发展状况。从而研究一个最佳的区域合作与城市发展战略计划,使总效益最大化。对于问题(1),我们从中国统计信息网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以找到大多数城市的数据,对于一些数据还未统计出来的城市,我们可以根据近几年的数据进行拟合。最终把表1都补充完整。对于问题(2),要将A中的城市与B中的城市进行一一配对。由于不同的配对方式产生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同,就要研究一个最优分配。不同的配对方式产生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同。然而,

2、在该问题中,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只考虑经济规模以及产业结构这两方面。产业差异明显、经济互补性强的城市间的经济带动作用比较明显。我们建立了与城市对应的向量即(人均GDP,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如果城市间的产业差异互补性强,反映在向量方面的参数就是距离较大。所以用两个城市间的向量距离来说明经济带动作用与互利效应。对实际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后再计算距离值。通过编写C语言程序,得出了A中任意城市与B中任意城市间的效益。对于问题(3),在基于上一题的讨论,要讨论使总效益最大的配对方式,寻找最佳配对。我们结合

3、带权二分图的最优匹配Kuhn-Munkres算法,编写C语言程序,得出了使总效益最大的配对方式。即对应关系:呼和浩特和邢台,深圳和齐齐哈尔,沈阳和大同,常州和蚌埠,鄂尔多斯和上饶,南京和九江,无锡和开封,武汉和黄石,北京和百色,厦门和桂林,天津和来宾,上海和琼海济南和贵阳,宁波和六盘水,长沙和曲靖,大连和拉萨,广州和定西,杭州和海东,成都和海北,青岛和中卫。对于问题(4),要指出每一对城市今后的合作重点和发展前景,根据问题(3)的模型求解,我们可以知道每个城市对的效益,以及各产业的互补效益。因为经济互

4、补性强的城市,它们之间的经济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只要比较城市对的各产业效益。对于问题(5),建立在0、1矩阵的基础上,编写了一个LINGO程序,来计算总效益最大化。这是一个0-1整数规划问题。关键词:数据拟合最佳配对Kuhn-Munkres算法0-1整数规划261.问题的背景与重述1.1问题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个发展从整个经济增长水平来看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GDP按照可比价格年均增长在9%以上,其发展水平世界瞩目。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东部沿海城市与中

5、西部地区差距过大,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繁荣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下一步重要战略决策。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双重作用下,区域合作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各级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生产总值靠前的地区,以及靠后的地区,我们考虑建立一种经济合作和技术援助的关系,希望通过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动、教育与技术支援、经济合作交流以及国家的一些税收政策等带动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城市化进程。这种带动和促进作用和两个不

6、同地区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地缘关系、生态地理环境、资源与市场互补性、交通便利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1.2问题重述根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09年度GDP数据及其它网上信息,我们在各省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加上所有直辖市,考察这些城市的经济数据和产业结构。如果我们考虑选择其中GDP(生产总值)排在较靠前的城市组成城市集合A,将GDP排在较靠后的城市组成城市集合B,考虑建立一种经济合作和技术援助的关系。为此,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试把表1中的数据尽可能补充完整。补充数据应说明来源或依据,并说明

7、是原始数据还是估计值(估计值需说明计算方法)。(2)如果我们选择的城市集合A={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厦门,济南,青岛,沈阳,大连,长沙,武汉,成都,南京,无锡,常州,杭州,宁波,呼和浩特,鄂尔多斯},B={邢台,大同,贵阳,六盘水,海东,海北,定西,拉萨,曲靖,开封,九江,上饶,齐齐哈尔,百色,蚌埠,桂林,来宾,黄石,琼海,中卫},试对城市集合A中的每一个城市i,评价其关于城市集合B中的每一个城市j的经济带动作用与互利效应并进行量化。(3)试建立A中城市与B中城市的一一对应关系,即结成20个

8、城市对,每个城市对包含一个A中城市和一个B中城市,使总效益(总经济带动作用)达到最大。26(4)指出每一对城市今后合作重点和发展前景,评价上述对应关系的优缺点。重新选择集合A和集合B中的城市是否更合理?请提出城市集合A和B的选择标准和对应法则。(5)如果不作一对一的限制,可以是A中一个城市对B中多个城市,也可以是A中多个城市对B中一个城市建立互助合作关系,那又应该怎样建立这种关系,才能使总效益达到最大?表1.城市2009年GDP序号城市生产总值(亿元)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