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引爆点理论的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oc

试论引爆点理论的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oc

ID:12828889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试论引爆点理论的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oc_第1页
试论引爆点理论的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oc_第2页
试论引爆点理论的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oc_第3页
试论引爆点理论的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引爆点理论的校园危机管理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引爆点理论的校园危机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校园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为更好地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引入“引爆点”理论的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及环境威力法则,并分析三大法则中的相关理论如80/20法则、蝴蝶效应和破窗理论,从而提出引爆点理论对校园危机管理的四大启示。  论文关键词:校园危机;危机管理;引爆点;和谐校园    近年来,大学校园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将引爆点理论的内容引入大学校园危机管理范畴,有助于有力地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一、校园危机与校园危机管理的概念  1.校园危机  对于“校园危

2、机”,国内研究者们还给出了其他的称呼,如“校园突发事件”、“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等。李永贤等认为,校园危机是发生在校内或与学校的成员有关,是已经爆发或潜伏尚未发作,对学校声誉、运作或部分学校成员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而吴建勋等则使用了“校园突发事件”,即指由于受到学校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较短时期内骤然发生并迅速演化为较大规模的、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甚至危及学校形象和声誉的事件。研究者们对这两个概念解释的差异性并不大,基本是在危机定义的基础上来界定。“危机”这个词在目前的语境下带有一些禁忌色彩,所以官方一般使用“突发事件”

3、或“公共突发事件”的概念,比如国务院2005年1月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部2006年的课题指南则使用“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称呼。可以说在校园危机管理领域,多数研究者并没有严格区分这些概念,基本是在混合使用。  2.校园危机管理  研究者们在校园危机等概念的基础上定义了校园危机管理。郭正贤认为校园危机管理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危机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危机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训练、协调等工作。王瑜等认为,学校危机管理可界定为学校为避免或减少学校危机的产生及产生后的危害而进行的预测、监督、控制、处理、评价的过程。这些定义虽有所差别,但有两个

4、共同点:第一,把校园危机管理看做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第二,校园危机管理遵循基本的流程,即预防(测)—处理—恢复—评价,在此基础上再有所细化。  二、引爆点的核心理论探讨  “引爆点”(tippingpoint)这个名词源自19世纪70年代,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Gleick提出,其研究发现:当非裔美国人迁往白人所居住的小区,数量比例约达20%时,原来居住于该区的美国白人几乎会立刻搬离,引爆点就由此处产生。因为数量已达到关键水平,在一瞬间突破门槛,造成剧烈的转变,如同水达到沸点一般,已冲破临界点,可能产生质变或量变。简而言之,引爆点是指于特定的流

5、行风潮中,可使万事万物在旦夕之间迅速变迁的时刻。其可归纳出以下三个特色:引爆点具有传染性;小动作会产生重大的转变;改变并非逐渐形成,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物换星移产生剧变。4  由上述可知,引爆点的核心概念是,转变可能发生于旦夕之间,令人措手不及,更有可能是大众所难以接受的巨大变迁,它由小动作所牵引着,短期内爆发出具有传染性的转变,虽不符合因果之间所应有的比例法则,却可能在某一时代蔚为风潮、引领风骚,这种戏剧化结果的时刻点,便可称为引爆点。引爆趋势一旦形成,就如同流行病毒的散播,往往会失去平衡,形成难以掌控的局面,2003年的SARS于短短几个月内在全球所

6、造成的恐慌与死亡,便是引爆趋势的一大例证。  引爆点的三大法则包括:个别人物法则(LawoftheFew);附着力因素法则(StickinessFactor);环境威力法则(PowerofContext),由个别人物法则衍生出的80/20法则;由附着力因素法则发展出的蝴蝶效应;由环境威力法则延伸出的破窗理论,在说明着:信息、观念、产品及行为模式如何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冲破门槛,到达引爆点,产生巨大影响力,如同病毒般快速散播,进而引发风潮,促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以下即以引爆点的三大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以及环境威力法则为核心,深入探讨由

7、三大法则衍生、发展出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Gladwell提出的引爆点是指于特定的流行风潮中,可使万事万物在旦夕之间迅速变迁的时刻。引爆点的核心理论包括:(1)个别人物法则:在特定的体系和过程中,少数的人、事物才是真正的关键。(2)附着力因素法则:“附着”意味着信息对接收者发生作用,产生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只要简单且小小地改变表达方法,调整好信息的架构,就能强化附着,使信息有系统地深入人心,并造成截然不同的巨大冲击。(3)环境威力法则:所谓“时势造英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都是环境威力法则的例证。  由此可以

8、看出,环境中任何一个特定的小细节都可能成为引爆点,只要调整周围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便可扭转风潮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