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及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及练习

ID:12837582

大小:6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9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及练习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及练习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及练习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及练习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及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及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亲爱的同学们:新年好!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将虎年扬虎威!祝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学案】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课标:请根据基础训练填写.知识补充;一、什么是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二、古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发展耕作方式的进步三、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

2、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影响。联系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近现代的农民革命,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预习*主干】一、原始农业:你能将属于原始农业方面的知识按提示汇总出来吗?试试看吧!(1)农业的起源:(2)农耕格局:拓展: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对你有何启示?(3)农作物资源:作物:家畜:(4)耕作方式:(5)生产工具:(6)水利:二、二、中国古代农业:春秋战国时基本定型。请完成下列表格。(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水利设施时间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原始

3、农业商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曹魏唐三、我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进步:(1)原始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此后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小农经济何时形成?(2)形成的条件:(3)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4)小农经济的弊端:①、分散性:②、封闭性:③、落后性:④、脆弱性:10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亲爱的同学们:新年好!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将虎年扬虎威!祝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5)对小农经济的评价:1、小

4、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可以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也有比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精耕细作,土地利用率较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2、这种经营方式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和长期存在的重要基础之一。3、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也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规模。4、小农经济在旧的制度和分散经营的条件下,不可能在更大规模上合理利用

5、自然资源,不可能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到了近代以后,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四、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巩固训练】1、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2、《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

6、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运用与尝试】1、《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则故事透露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什么现象?2、唐代诗人李绅有《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这样的诗句,应该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3、《淮南子·主术训》里记载:“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问题: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什么进步?有什么作用?4、春秋时楚相孙叔放在淮河流域修的芍陂,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崛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问题:

8、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5、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描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