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

ID:12847411

大小:4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9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_第1页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_第2页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_第3页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_第4页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第16卷第3期(2011)甘青离奸孑拒Vo1.16No.3(2011)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石芳(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孟子提出的理想人格的标准范型——”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具有”富贵

2、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浩然之气”,”舍生取义”等丰富内涵,具有自信自尊,刚正不阿,舍生取义,杀生成仁,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等精神特征.”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养成则要遵循存心寡欲,持志养气,意志磨砺,反求诸己的”居仁由义”之道.关键词:孟子;人格;”大丈夫”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11)03—026—04孟子不仅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而且在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链条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上承孔子思想之统绪,下启宋明理学之端倪,直接从人之内在心性

3、出发,发掘他所理解的道德主体的价值和实现方式,一次又一次地张扬着自己的主体意识.作为先秦儒家的杰出代表,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圣人理想人格思想,提出了“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一,孟子”大丈夫”理想人格的丰富内涵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圣人理想人格思想,提出了理想人格的标准范型——”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认为普通人只要善于发现和扩充自己与生俱来的”善端”,就可以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尧舜等圣人的理想人格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即”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圣人之于民,亦类也

4、”(《孟子公孙丑上》).只要人们认真去做,都可以成为尧舜一样的圣贤,从而揭开了圣人的神秘面纱,即作为理想人格典范的圣人同样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这就为普通人成就理想人格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尧,舜,禹,商汤,文王的圣人目标仍缺乏具体的标准,为此孟子提出了更利于践行的”大丈夫”理想人格,将理想人格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为人们实现理想人格的途径提供了更具体的操作规范,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大丈夫”的英雄气概涵养了中国人不卑不亢,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一,孟子提出”大丈夫”应有高尚的志节,独立的人格,决

5、不向权贵低头.他们坚持正义,扞卫真理,崇尚道德,乐行仁道.孟子提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大丈夫”必须具备仁,义的思想基础,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偕同百姓循着大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也能独自坚持原则,独善其身.富贵不能乱心,贫贱不能变志,威武不能屈节.这是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这信念不是指向个体私欲,而是攸关民族,国家的

6、整体利益,呈现的是一种大仁,大义,展示的是一种大胸襟,大气节.这就是”大丈夫”应该具备的高尚情操与志节.其二,孟子提出”大丈夫”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善养”浩然之气”.《孟子》中说:”公孙丑问日:……’敢问夫子恶乎长?’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气”一般理解为意念或情绪,所谓养气实质上就是培养道德意念和情操.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所以说这种”浩然之气”是”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无是,馁矣”.有了这种”浩然之气”,

7、就能具备一种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美.所谓”善养吾浩然之气”,即是要培养自己这种”美”,“大”,”圣”,”神”的崇高品格.孟子认为一个人具有了这样崇高的品格,在精神上就会体现出浩然正气,就能”知言”:不仅自己言辞理直气壮,而且善于辨别各种错误的言辞.这种”浩然之气”就是”大丈夫”所应具有的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是一种至大至刚的,压倒一切邪恶的豪迈之气.这是对自己行为的正义性的高度自觉,是对社会道德的强力感召,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其三,孟子提出”大丈夫”应善于处理义利关系.在利益面前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品格是否高尚的试金石

8、.孟子认为”大丈夫”应以道义为重,在义与利发生矛盾冲突时,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义,指的是国家,民族,集体的公利;利,指的是个人的私利.”大丈夫”应事事处以公心,心系利民厚生的社会大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即以天下的忧乐为自己的忧乐,这是典型的天下为公的思想.孟子提倡人们应该把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具有奉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