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

ID:12886412

大小:3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9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_第1页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_第2页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_第3页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_第4页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2008年11月第24卷第6期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NOV.,2008Vo1.24No.6“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徐瑞泰(南京市鼓楼区教科所,江苏南京210009)[摘要]从商周青铜器上的随意分行,到唐五代《书仪》较为规范的”离句空白”;从宋,金,元,明的”圈点”到替代康,乾”句读”分

2、工;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新式标点符号”的统一规范;汉语”句读”标点经历了一个从相对随意到相对规范的演变过程,形成了”随意——规范——随意——规范”的螺旋式演变线索.[关键词]分行断句;绝止钩识;圈点替代;圈点单用;点类细分;演变线索[中图分类号]H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96(2008)06-0067-04“句读”,也称”句逗”.金兆梓先生曾引用《韵会举要》的定义:”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讽咏,谓之读,书面上用圈和点来标记.”…在特定的汉语言情境中,”句读”不仅表示语句的完整和停顿时间的长短,帮助读者领会语义,同时也兼顾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神采和语

3、态”“.在中文古旧文本中,”句读”的标点至少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3个时期,包括了从相对随意到相对规范,从相对简约到相对细致,从”或断句,或表情”到既表情也断句,以致精当表达的优化历程.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分行断句”,”绝止钩识”,”句读圈点”,”圈点替换”,”圈点单用”,”点类细分”等不同阶段;从标点在文字间的标注位置来看,则可分为”离句空白”,”左下钩识”,”字间圈点”,”字旁圈点”,”右下嵌入”,”占格标点”等不同格式.本文以古籍文本的典型细节为依据,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期逐一解析”句读”标点的变化过程,并尝试从整体上揭示其演变线索.一,古代”句读”的主要类型及其标点特征商周青铜器的铭

4、文中尚未出现”句读”符号,但其表达形式已存在”句读”的萌芽,有明显的停顿及分行断句的现象.在现存的商周青铜器上,时常可见意义相连的两句铭文被一小段空白隔开,类似后人所谓的”离句”.宋代吕大临《考古图》中收集有大量的青铜器铭文拓片.如”牧敦”一文中在”先生作明井”之前和”四匹服”之后分别留有小段空白”“.”伯女医”一文将”张伯作女仪//子子孙孙永宝用”分两行镌刻(本文加”//”表示分行断开),两句句首”张”,”子”并列;又如《考古图》”博山香炉”的铭文“天与子孙//富贵昌宜”,也是分两行并排镌刻¨.最初的分行现象可能是不自觉的随意表达,但其实质显然与语意的停顿相关,应该属于古汉语文本中较原始的断

5、句现象.另外还时常出现近似标点的”?”型符号,大都在铭文中占有一个字的位置,但它并不是”句读”的标点,而是钟鼎文的常用字”丁”字.如果说”分行断句”是自然生成的断句形式,那么,”离句空白”则包含有自觉的人为因素.《礼记?学记》曾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东汉的郑玄对其中”离经”两字的解释是:”离经,断句绝也.”“‘具体方法就是在两句间隔开一两个字的空白.唐咸通九年王阶刻本《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古籍版本,其经文断句大都运用”离句空白”:”跋帝口口钵罗若口口钵罗密多曳口口”(本文用”口口”替代原文中的空白),”伊哩帝口口伊失哩口口忒嘘驮口口毗舍耶口口毗舍耶口口等等插,经文之间用

6、两个字大小的空白格开,以示断句.又如唐五代的敦煌写本《刺使书仪》的语段:“口口申本道伏启各一封口口具全衔厶口口右厶伏蒙圣悬除受厶刺使有幸得伏事口台阶下……讫谨先具状启口起居申”插血’.行文间的空白,有的仅表停顿,有的既表停顿,也表敬意,都有断句的表达功能.《刺使书仪》是唐五代应用文写作的范本之一,其”离句空白”显然具有句读停顿的示范意义.汉代儒家研究”章句”时开始使用”句读”或”句逗”,形成所谓”绝止”和”钩识”.”句读”二字最初见于东汉何休的《公羊传解诂?序》,”句逗”则见于《法华经》口l(“.所谓”句读”,是将语意已完,有较大停顿的叫”句”;而语意未完,稍作停顿的叫”读”.符号分别用”L”

7、(“L’’)和”,”[收稿日期]2008—09—01[作者简介]徐瑞泰(1952一),男,江苏泰州人,南京市鼓楼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一67—(芝麻点)表示.《说文解字》中解读”,”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称为”绝止”;解读”L”为”钩识也,居月切”,称为”钩识”.又有”L’’形”钩识”符号,《补滑稽传》解读为:“上方读之止,辄(L)其处”.在现存的古代版本中,”绝止”类芝麻点较多.早期写本多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