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张家沟倒虹吸说明

南水北调张家沟倒虹吸说明

ID:12895029

大小:88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9

南水北调张家沟倒虹吸说明_第1页
南水北调张家沟倒虹吸说明_第2页
南水北调张家沟倒虹吸说明_第3页
南水北调张家沟倒虹吸说明_第4页
南水北调张家沟倒虹吸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张家沟倒虹吸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初步设计阶段张家沟排水倒虹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二零零八年十月批准:赵健仓核定:陈全礼审查:刘公兴校核:孙刚编写:陈世刚项目负责人:孙刚项目技术负责人:孙刚王立军项目主要参加人:孙刚王立军陈世刚目录1概况21.1工程概况21.2勘察工作概况3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52.1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52.2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16结语18附图0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张家沟排水倒虹吸轴线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横1:500纵1:200)1概况1.1工程概况张家沟排水倒虹吸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三街村西北,属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

2、渠河南渠段第Ⅰ亚段左岸排水建筑物,建筑物与总干渠交叉点渠线设计桩号SH(3)12+047.8,大地坐标为X=3737237.915,Y=499323.093。该处有乡村路与郑州~南阳、鲁山~平顶山公路相通,交通不很便利(见图1.1.1)。1.县、乡、村;2.铁路;3.公路;4.河流、湖泊;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6.倒虹吸图1.1.1张家沟倒虹吸交通位置图张家沟位于鲁山坡东坡,为雨水冲刷形成的山前冲沟。勘探期间河水干涸,据调查仅在夏季多雨季节有短暂洪流。工程区地处丘前坡洪积扇与山坡坡趾交接部位,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起伏不平7,地面高程124.00~126.56m,天然

3、沟底高程约124.00m左右,沟宽6.0~15.0m,沟深2.5~3.5m左右。1.2勘察工作概况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可研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我勘测有限公司先后沿改线前总干渠渠线作过不同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及勘察工作,并提交了相应的勘察成果,为本次勘察提供了地质资料。根据新的(调水规模95亿m3)渠道设计及建筑物布置要求,综合前期勘察成果,对张家沟倒虹吸进行勘察工作,以满足初步设计阶段设计要求。本次勘察要求:查明建筑物场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查明各土体单元的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各土体单元的设计参数;了解勘察区的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提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

4、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值;查明建筑物场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作出评价和建议。勘察工作于2005年3月25日开始,2005年4月1日结束外业工作。完成了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完成主要工作量见表1.2.1。7表1.2.1完成主要工作量表类别工作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勘探钻探m/孔75.0/3竖井m/眼1.0/1坑探m3原位测试标准贯入次/孔5/2重型动力触探m24.7试样采集孔内原状土样个20方块土样块岩样块11室内试验土工常规组10其他组岩石物理性组11膨胀组8水质分析组27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2.1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地层岩

5、性工程场区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层,上第三系中新统洛阳组及太古界太华群。由于场区跨两个地貌单元,且上部地层多为坡洪积,地层变化大,地基均匀性较差。按岩性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共划分以下10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太古界太华群(Arth)岩性主要为片麻岩。⑩片麻岩:灰黑色、灰黄色,鳞片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本次勘探所取岩芯呈强风化状态,岩芯呈碎块状或者薄饼状,少量呈泥状。仅1#孔揭露,揭露厚度6.2m。上第三系中新统洛阳组(N1L)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粘土岩,砾岩与粘土岩呈互层状分布。⑨砂砾岩:紫红色,胶结差,岩芯呈散粒状,卵(碎)石

6、成分以石英砂岩、石英岩为主,粒径4~6cm,最大可达10cm,次棱角状。灰绿色泥砂质充填。揭露最大厚度4.55m。⑧粘土岩:杂色,以灰绿色、棕红色、棕黄色为主,成岩差。岩芯呈硬塑土状,干时易裂,裂隙面呈蜡状光泽,黑色铁锰质薄膜发育。局部含小砾石,砂质成分含量约5%~10%。层厚1.45~8.0m。层底高程99.85~108.76m。⑦砾岩:紫红色,胶结差,岩芯呈散粒状,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为主,粒径一般2~4cm,稍大为5~8cm,最大可达15cm,次棱角状。灰绿色砂泥质充填。层厚2.0~2.6m。层底高程111.56~107.85m。⑥粘土岩:灰绿色,成岩差,岩心呈硬塑

7、土状,干时易裂,裂隙7面呈蜡状光泽,黑色铁锰质薄膜较发育。局部含小砾石,含量约5%。层厚3.5~5.6m,层底高程约110.45~113.56m。⑤砾岩:紫红色,胶结差,岩芯呈散粒状,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为主,粒径4~7cm,最大可达11cm,次棱角状,灰绿色砂泥质充填。本层不均一,1#孔孔深6.3~7.6m为粘土岩与砾岩互层;2#孔本层上部1.0m为粘土岩。层厚3.2~3.8m,层底高程116~117m。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物(dlplQ3)④砾质土:褐黄、棕黄色,砾石成分以石英砂岩为主,粒径一般3~8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