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德育,为升学保驾护航.doc

重视德育,为升学保驾护航.doc

ID:12900655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9

重视德育,为升学保驾护航.doc_第1页
重视德育,为升学保驾护航.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重视德育,为升学保驾护航.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视德育,为升学保驾护航一年一度毕业年级,升学成了头等大事,老师,家长,学生不约而同地都把重心向学习上倾斜,厚厚的复习提纲,大量的练习测试题,把高三的学生压得几乎透不过气来,在高三学生身心疲惫的时候,更需要各个方面的关怀,而作为毕业班级的班主任更应该肩负更多的疏导义务,笔者在这里引入“大德育”的概念,意图希望能在更宽广的范围里探索升学辅导,一方面可以将班主任考前辅导引入机制化,一方面能为学生高三备考减轻压力,还可以减轻一些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对大德育的概念现在有诸多的说法,褒贬不一,笔者引入这一概念并不是想哗众取宠,也无意引起争论,只是想把德育的概念理解得更广泛一些,的确,目前对德育的概

2、念理解过于狭隘,不少学校,老师都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认为德育无非就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些学校和老师把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化,尤其是高三毕业年级更是出现了重学习而轻德育的现象。而大德育的观念就是突破了传统的德育教育的范围,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尤其对高三的学生,不应该只是把教学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标准,德育的任务,就是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做人的知识,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做人的能力,使他们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徳先学后,水到渠成确立德育先导地位,净化学生考前的心灵其实是每一个高三毕业班老师都比较认同的观

3、念,而这种思想早在《礼记》中就有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人的修齐治平思想正是注意了德育修养的前提性作用,面对目前多元化的思想的冲击,学生的思想良莠不齐,甚至对传统思想或者主流思想形成概念上的模糊而最重不够,以至于导致偏离的局面,如果只是注重学科思想的渗透,而忽略心灵的质量和品质,那么就势必造成对教育核心的违背。而价值取向完全可以成为道德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德育的作用就是以塑造人才为宗旨,其奠基平台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心灵的净化可以实质性地

4、解决后学的不足,学习的动力源于何方?正是源于学生的内心,拥有了崇高的理想,建立实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实的人生意义,是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的源动力,注意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而基于未成年孩子心理可塑性强的特点,教育者应该切实地冲根源方面理解德育的现实意义,把观念,意识的东西逐渐转化为学生的经验、品质、规范、行为和习惯,这样对完成人的塑造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水到渠成地完成学生的学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2学校教育自然是以学校和老师为主,而学校教育主要还是依赖班主任老师,这是传统的思想的共同理解,而从实际现象上看,单纯地依靠哪一个方面来实施的教育所起的作用总是片

5、面的,因为教育者的理念也会有偏差,形成各不相同的教育风格,自然从学生的角度上就是十分不够的,而从原理上讲,这种教育也不够系统和规范,这种散兵游勇似的教育现状也是各个高三毕业班班主任较为苦恼的一件事,他们也试图更加全面地实施对学生的教育,而苦于没有形成相关的机制,再加上学业的压力过重,也使得许多老师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使得德育教育在毕业班的实施比较艰难。而根据大德育的观念,教育教育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实施模式,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以至于更广阔的范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会形成教育的合力,也能体现教育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既然教育是把人的发展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那么德育的根本

6、性地位就凸现出来,德育与学生的智力水平,身体素质,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实质上是密不可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模式也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材施教,恩威并施人才培养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培养人才的引导中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这既是德育思想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对毕业班的学生,尽管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但更应该注重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向,这是班主任老师的责任,也是毕业班老师的责任。目前尚存在思想泛化,过于宏观的偏差,也就是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只注重粗线条和方向性,而忽略了发生在每一个不同学生身上的细节,所以德育教育应该关怀学生的每一个细节的表现

7、,见微知著,既有全面的德育观念和管理制度,也要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安排和预案。首先应该引入正确的学生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多角度地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其次应该以学生发展的角度为基本点,做到引导为先,辅助为辅,全面引导学生的发展,再次,对所谓特殊学生,应该更多地给予关怀和引导,做到恩威并施。此外应该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感受到这种教育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是说没有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学校,老师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