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乞巧歌辞探析

西和乞巧歌辞探析

ID:12914975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西和乞巧歌辞探析_第1页
西和乞巧歌辞探析_第2页
西和乞巧歌辞探析_第3页
西和乞巧歌辞探析_第4页
西和乞巧歌辞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和乞巧歌辞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和乞巧歌辞探析西和乞巧歌辞探析西和乞巧歌辞探析西和乞巧歌辞探析西和乞巧歌辞探析2011年9月总第26卷第9期社科纵横SOIALSCIENCESREVIEWSep,2011V0L.26N0.9西和乞巧歌辞探析张银(甘肃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10)【内容摘要】甘肃省西和县是中国的”乞巧文化之乡”之一,其原生态的民俗娱乐形式,尤其七天八夜的载歌载舞在全国独是一无二.西和乞巧不但仪式完整而原始,而且乞巧歌辞丰富而繁多.西和的乞巧歌辞能反映出汉魏以来的七夕风俗中农耕意识,女红内容,男耕女织等特殊的文化底蕴,这对研究明清以来的七夕和乞巧风俗意义很

2、重要.【关键词】七夕乞巧民俗歌辞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11)09—0101—03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元代以前,七夕节上的活动主体是中上层阶层,而明清时期逐渐变成中下层群体.清代以来,七夕节活动的群体得到更进一步的下移.但历史文献中留下的记载都是中上层文人的记录,这对更真实而全面地认识明清时期的七夕风俗的演变有所不足.从民俗学的角度,我们更应注重大多数中下层群体中的记忆.从文体方面讲,民间的忆又很难做到传统的韵文形式,且精英文人又常常不屑或鄙薄田间地头的粗辞俗语,因此真正的民间话语在文献中就缺

3、失很大.为弥补这种缺憾,我们应对古代流传下来的民间歌辞给予特别重视.其原因有三:一是民间歌辞本来就是韵文或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宋词,元曲(散曲)就是这样逐渐产生出来的.文人诗歌是修饰,改进民间歌辞的结果.二是真正全面的民俗文化研究应是对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现存民俗遗留内容的立体交叉式的研究.三是现在的周秦文明发祥地还存活着的乞巧风俗.尤其是秦文明的发祥地——陇南的西和县,礼县交界处还流传着相对原始的乞巧风俗仪式,而其中更有大量珍贵的乞巧歌辞.边唱边跳,手舞足蹈的形式是西和乞巧的突出特色,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这种乞巧形式的繁盛不仅能在现

4、实生活中看到,还能从清代流传下来的乞巧歌辞中找到.西和县赵子贤先生在20世纪3O年代纂箸的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乞巧歌))(2010年4月,赵逵夫先生校定后,由冯其庸先生题名为《西和乞巧歌》,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中有:”妹子的脸蛋跳红了,姐姐的小脚跳疼了.跳疼了呀,跳酸了,一双花鞋拐偏了.跳乏了呀,跳乱了,一双花鞋拐烂了.”(卷三《礼神乞巧篇》之四)可见,古代这种”歌咏之不足”便”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乞巧风俗在西和是很兴盛的.这种富于原生态的娱乐形式,直到现在还能相对完整地流传下来,除其具有特殊的文化底蕴——织女产生地外,还有相对闭塞的地理环

5、境方面的原因.其中有的歌辞明显产生于清代,如其卷二《时政新闻篇》中”七月十五起红煞,徐老爷出城冲团家.坟儿口子打一仗,乱棒打死刘世将”,便是记载西和发生在清末的一起政治事件.因此,这一特殊地域的乞巧歌辞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一,缠足陋习折射出歌辞流传之久西和乞巧歌辞数量庞大,一些现代气息的歌辞一目了然,其中一部分歌辞则是明清以来流传下的.对这些歌辞的分析能让我们认识到明清时期西北地区的乞巧风俗和牛女故事的情况.缠足是封建社会的陋习,也是封建礼教和男权社会对妇女肉体上催残的表现,其起源一般认为是隋代,尤其是宋代以后更为严重.西和流传下来的乞巧

6、歌辞中就有这些内容,如”巧娘娘的好巧脚,十六根带子缠裹脚.”(《西和民间乞巧唱词集?迎巧》之十三)”巧娘娘的好巧脚,石榴红带子白裹脚.”(《西和民间乞巧唱词集?娱巧》之二)妇女脚要缠得巧,缠得好看,没有褶皱确是一件难事,所以歌辞中不免有羡慕和乞巧之意.这里显然把缠足当成乞巧的内容之一,也反映出歌辞的来源很久远,应是明清以来的唱辞.当然,也有对姑娘缠足埋怨的歌辞,如《西和乞巧歌》中有:”跳得高兴没说了,只怨缠成小脚了.妹子赌咒再不缠,老天劝说也枉然.”(卷三《礼神乞巧篇》之四)这里已有对缠足的不满,但借老天之口说”枉然”,道出一种对女性礼教

7、的无奈和认同.这里更多地流露出女性们在乞巧节上身心得到充分释放的心境.封建社会,由于礼教的原因妇女在一年当中鲜有抛头露面的机会,更不要说放松心情,无所顾忌地在众人面前玩耍.七夕节正弥补这一缺憾.因此,每当七月七,妹子跳得挣红脸蛋,姐姐跳个不停直到脚疼,结果是一双双精心赶制的花鞋”拐偏”和”拐烂”.她们怨天怨地怨缠本文为2010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民俗文化传承研究——以西和乞巧文化为例”内容.作者简介:张银(1970一),男,甘肃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1Ol足,就是没怨过人,尤其是信奉封建礼教的人和社会制度.那种

8、反抗礼教的自觉性在封建社会中是不可能得到肯定的,这与清代流传下来的西和乞巧歌辞是一致的.二,自给自足的农耕意识明末和清代,当西方文明向工业化努力的时候,我国社会仍是以封建农业经济为主,只是在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