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

试议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

ID:12939863

大小:8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9

试议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_第1页
试议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_第2页
试议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_第3页
试议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_第4页
试议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议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议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康德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内容提要:康德学说的非理性意蕴,一方面是别人的说明与揭示,另一方面是康德自己的意识与交代。揭开康德学说非理性的神秘面纱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指明理论理性对自由、情感认识的限度,从而为非理性的行进道路扫清障碍;二是澄清想象力对批判哲学体系的设计师建构功能,在突显想象力无意识意味的同时,进而言明体系漏洞的不可避开;三则论证康德学说实是痛苦智慧的结晶,

2、并指出痛苦对人生命的奠基作用是康德的重要主张,痛苦的本体论作用是康德学说非理性面相的最后生成。  关键词康德哲学美学非理性理性  〔〕A〔〕0447-662X(2008)02-0118-10    凡认真细读过康德“三大批判”的人,都很容易被他学说内在的理性力量所折服,因此把康德归入唯理论哲学阵营是合理的。“人为自然立法”与“人为自身立法”,也由此可以被转译成“理性为自然立法”与“理性为自身立法”;而为情感制定先天法则的“第三批判”,始终笼罩在认识论与道德说明的阴影当中,致使理性色彩依然浓厚,克罗齐由此指责康德

3、在审美感性原则贯彻上的不彻底性,说他与鲍姆嘉通、沃尔夫学派用同一鼻孔出气,都叹出理性长长的气息。参见克罗齐:《美学的历史》(王天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15页。从此出发,人们即可轻易勾勒康德哲学美学的理性面相,并且其合法性是自明的。  然而,“理性”二字并不能穷尽康德哲学美学的丰富性,其实在批判哲学那里,非理性的通道并没有完全被堵死。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意蕴,一方面是别人的说明与揭示,另一方面是康德自己的意识与交代。就前者来说,学者们在进行非理性叙述时,已经触及康德哲学美学这一深层的底蕴。有人从

4、批判康德开始自己非理性思潮的反思,根本理由是康德已经揭示了理性的限度;参见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第二章”。有人则直接指出,非理性是休谟、康德到叔本华哲学发展路线的突出特征,从而也就承认了康德学说非理性意味的残存。参见夏军:《非理性世界》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5页、第146页。除此之外,美国学者威廉•巴雷特承认存在主义哲学导源于康德,因为康德已经注意到概念对于某些存在表达的不可能,存在主义存在大于本质(概念)的基本理念与康德的思想有着惊人的吻合。参见威廉R

5、26;巴雷特:《非理性的人》(杨照明、艾平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61页。人们的说明显然已经涉及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话题,我们也曾用“逻辑—心理”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二重结构来标明康德致思的非理性走向(逻辑为理性规范,心理就是非理性非规范),参见劳承万:《康德美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但总觉得尚欠全面周到,于是对康德学说的非理性意蕴作整体审视就被庄严地提了出来。就后者而言,描绘康德哲学美学的非理性面孔就需要严格考察康德的著作,因为在此基础上的提

6、炼与归纳才能使人信服,由此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揭开康德哲学美学非理性的神秘面纱。  一、地盘腾挪:理性的限度    康德之所以进行哲学批判,一方面是出于对人完整性的设计需要,另一方面则可归因于理性的限度使他被迫采用的后退策略,这两者都与他对“人是一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体认有关。把人归结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不是对人的贬损,而是对人的莫大提升,因为对人类理性的过度吹胀常会伴随着历史悲剧的上演。作为启蒙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康德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对人及其理性始终保持着相当清醒的批判性认识,他凭借理性的力量终于把人类理性

7、的限度推到了哲学的审判席上。  为扭转人在自然面前的被动局面,康德通过规定人自身达到对自然对象的规定,把对自然的认识倒转成为对人的认识,人们习惯于用“哥白尼式的革命”标明康德认识论转向的重大作用。尽管对象的认识需要通过对人的认识来完成,但知识的最终生成需要两个要素的合理交织,一是人本身的潜能,二是对象的有效呈现。由于对象的面貌取决于主体的状况,所以康德对人类认识能力的批判,就包括两个方面的重大任务:一是批判主体、人本身,竭尽毕生智慧猜透主体之谜;二是清理客体、对象,划定认识的恰当区域。  为完成知识批判的重大使

8、命,康德把主体认识能力的揭示与机能分析策略结合起来。机能分析策略的要义就是要穷尽各种认识机能的职能、分工、权限,以及各种认识机能如何在人类各种认识活动中的有机结合。该策略的广泛运用,虽使得康德学说散发出浓厚的心理学色彩,但它的目的却是明确的,那就是要看清人类认识活动的“庐山真面目”。于是,“第一批判”行文就按照“感性→知性→理性”认识机能的行进顺序展开,当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