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悲伤”情怀主题单元设计【精选】

诗人的“悲伤”情怀主题单元设计【精选】

ID:12941348

大小:131.5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07-19

诗人的“悲伤”情怀主题单元设计【精选】_第1页
诗人的“悲伤”情怀主题单元设计【精选】_第2页
诗人的“悲伤”情怀主题单元设计【精选】_第3页
诗人的“悲伤”情怀主题单元设计【精选】_第4页
诗人的“悲伤”情怀主题单元设计【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人的“悲伤”情怀主题单元设计【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主题单元标题诗人的“悲伤”情怀作者姓名太凌云所属单位陵县一中联系地址陵县一中联系电话电子邮箱Tailingyun2008@163.com邮政编码2535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所需时间6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人品

2、决定文品,正是诗人的“悲伤”(忧世)情怀,让许多诗篇经久不衰。本单元《沁园春·长沙》和《离骚》两篇诗歌虽是不同时代的作品,但都源于诗人的忧世情怀。让学生通过诗人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本单元依据高一年级对诗歌的学习,依托《沁园春·长沙》和《离骚》这两首诗歌,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诗人(毛泽东、屈原)。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经历内心,理解诗人的风格,这两首诗的风格;专题二:意象的探究。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意象,并掌握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诗

3、人的感情。专题三:诗人“悲伤”(忧世)的根源。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悲伤”源于他们的理想追求,鼓励学生诗歌创作。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诵读文本。2、把握意象,了解诗词表情达意的特点。3、理解重要诗句,体味诗人感情。4、诗人自身情怀对诗风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网上搜索,同学交流,搜集诗人相关资料。2、通过毛泽东、屈原诗中的意象分析,把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3、在讨论探究中,增强小组凝聚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2、激发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

4、感情,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3、理解诗人的悲情源于责任,源于忧世忧民。对应课标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4、学习鉴赏诗歌的有

5、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重从多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底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诗人的经历对文风有何影响?2、《沁园春·长沙》和《离骚》分别选取了那些意象?体现诗人的什么感情?3、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分别有哪些?4、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专题划分专题一:走近诗人(毛泽东、屈原)。专题二:意象的探究。专题三:诗人“悲伤”(忧世)的根源。专题一走近诗人(毛泽东、屈原)。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

6、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诗人的自身经历和性格、胸怀对诗的创作有重要影响,从诗人自身出发,能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的内容。本专题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对作者的认识。通过研读文本,写出诗人身上的闪光点,可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形成文字。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通过网上搜索,同学交流,搜集诗人相关资料。2、同学相互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3、选取诗人身上最认可的一点,以对话形式形成文字。4、激发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

7、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本专题问题设计诗人的经历对文风有何影响?1、你找到哪些关于诗人的资料?2、你整理了哪些学过的诗人的篇章?3、两人的风格有何不同?4、你更喜欢哪位诗人?5、你想和他进行哪些方面的对话?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中学语文教材:《沁园春·长沙》和《离骚》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网络搜集的资料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1、学生共同整理交流诗人的资料、诗人的篇章,补充自己的收获。2、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成果,对重

8、点篇章回顾点拨。3、  学生重温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立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和司马迁所写的《屈原列传》。4、讨论:经历不同,两人诗风的不同。5、小组代表台前展示讨论成果。6、总结:毛泽东诗风旷达豪迈;屈原则是柔中带刚的浪漫诗风。第二课时:(一)和诗人对话:1、学生自主选好对话的对象。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诗人的对话,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