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

“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

ID:12970815

大小:3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9

“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_第1页
“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_第2页
“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_第3页
“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_第4页
“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  周予同先生有一个说法:“经学的时代结束了,经学史的时代刚刚开始。”虽然说是经学史研究,但周先生及弟子朱维铮先生对于经学基本是否定的态度,这很难说是客观、公允的研究。如果我们今天还是采用这样一种态度,还是周予同、朱维铮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自绝于时代、自绝于学术界,必将走进一条死胡同。姜广辉教授主持的“中国经学思想史”课题研究前后历时十三年,《中国经学思想史》四卷六册终于于2010“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  周予同先生有一个说法:“经学的时代结束了,经学史的时代刚刚开

2、始。”虽然说是经学史研究,但周先生及弟子朱维铮先生对于经学基本是否定的态度,这很难说是客观、公允的研究。如果我们今天还是采用这样一种态度,还是周予同、朱维铮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自绝于时代、自绝于学术界,必将走进一条死胡同。姜广辉教授主持的“中国经学思想史”课题研究前后历时十三年,《中国经学思想史》四卷六册终于于2010“新四书”及儒家哲学研究的重建  周予同先生有一个说法:“经学的时代结束了,经学史的时代刚刚开始。”虽然说是经学史研究,但周先生及弟子朱维铮先生对于经学基本是否定的态度,这很难说是客观、公

3、允的研究。如果我们今天还是采用这样一种态度,还是周予同、朱维铮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自绝于时代、自绝于学术界,必将走进一条死胡同。姜广辉教授主持的“中国经学思想史”课题研究前后历时十三年,《中国经学思想史》四卷六册终于于2010年出版,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这项研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为经学正名,为经学翻案。姜广辉先生提出了“根”和“魂”说,认为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经学的价值是中国文化的魂。所以对待经学,我们不能是整理国故的态度,视其为博物馆中没有生命的陈列物,而应看做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价值体系、

4、精神家园,经学研究也不应只是把经学当作一种古董知识来了解,不只是对经学演变的轨迹作历史性的陈述,而应把它当作中国古代价值理想的思想血脉来理解,通过经学注疏透视其时代的精神和灵魂。经学不仅是一套知识体系,同时还是一种价值信仰,今天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重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使经学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重新发生关联。  中国传统的经学主要分汉学和宋学,汉学重视五经,宋学突出四书。在笔者看来,五经是前转轴时期的文化积累,四书则是转轴时期的文明创造。雅斯贝尔斯有转轴时期的说法,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

5、这一时期,世界几大古代文明都出现突破性发展,奠定了人类自我理解的框架和基础,以后每一次飞跃都要回到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点燃。但中国文化的特殊之处在于,她不仅有一个灿烂的转轴时期,还有一个漫长的前转轴时期,因此转轴时期是春秋战国,前转轴时期则是尧舜和夏商周三代。  以后每一次飞跃不仅回到转轴时期,同时也可能回到前转轴时期。汉唐是回到前转轴时期,重视的是五经,故周孔并称,孔子附属于周公之后。宋明以后,则是回到转轴时代,四书地位提升,故孔孟并称。当前的经学研究五经面临的主要是历史观问题;四书则是哲学或义理的问

6、题。章学诚说“五经皆史”,但在传统社会中五经不同于史,二十四史不能与五经相提并论。  从经学史看,经之为经,一是因为唐虞、三代是理想社会,五经记载的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圣王的事迹,是三代理想社会的典章法规、制度成法,这与后世的“相斫书”是不同的---这一般是古文经学的看法。二是五经经过孔子的删订已把儒家的一些基本价值观体现在里面了,故经之为经不在于文献本身,而在于孔子赋予其特殊的“义”,“其义丘窃取之也”---这一般是现经学家的看法。但这两点在近代基本被否定掉了。  首先是古史辨派的兴起,顾颉刚提出层累

7、地构成古史说,认为五经所记载的内容都是后人的伪造,是后人添加上去的,比如禹是一条虫,尧舜等可能也不存在等。古史辨通过否定三代历史进一步否定了儒家经学的价值理想。  如果儒家的理想是建立在一个根本不存在或者虚幻不实的历史上,从当时科学主义的眼光看来自然就失去了合理性。其次是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传入,按照这种理论,三代就是奴隶社会,是落后反动的。儒家推崇三代、周公就是在开历史倒车,是复辟、倒退,这样儒家经学的权威也就被消解了。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经学,首先遇到的就是经学与史学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

8、的问题。只有搞清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对经学重新定位,重新看待经学的价值与意义。  古人是有自己的哲学和思想的,而他们建构自己的思想则是通过经学诠释的方法,通过与经典的不断对话,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然后又用其思想去诠释一部经典,朱熹、王夫之、戴震等无不是如此,这就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所以中国的诠释学跟西方不一样,我们往往是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后,用自己的思想去解释经典,把自己的思想贯穿在经典之中,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是中国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