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2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2

ID:12990894

大小:1.04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20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2_第1页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2_第2页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2_第3页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2_第4页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2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名垂青史的原因是什么?文莱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1371—1433)是明代杰出的航海家。云南人,回族,本姓马,小名三保。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朝拜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总计在28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在位的皇帝是谁?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特点如何?(时间、次数、规模、到达范围)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危险:巨大的风浪

2、,恶劣的海上天气。海上迷路的可能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想一想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物质前提:技术条件:主观因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郑和的个人因素;优秀的船长、水手的通力合作等。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3、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1433年先后7次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乘坐的宝船(模型)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4、结合所学内容及邮票所展示的信

3、息,思考: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比一比郑和哥伦布首航时间1405年1492年船数200多艘3艘航船大小长151.8米长24.5米随航人数27800人88人到达地区亚非30多个国家美洲特点: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次数多,到达地区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1528—1588)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什么?2

4、、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4、戚继光抗倭取得怎样的战绩?5、戚继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1、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2、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人民的支持;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二、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英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目的、条件、过程、影响民族英雄交往冲突明朝的对外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