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doc

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doc

ID:13041237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doc_第1页
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doc_第2页
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doc_第3页
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探究教学几个问题的反思 摘要:当前科学课程中探究教学代写论文存在形式化、教师对探究教学中几个“度”的把握不理想和忽视“科学探究”之外教学环节等问题。改革考试评价,加强教师对“科学探究”的体验,改变传统教学观点,注重案例开发,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教学;科学课程;反思     探究教学是这次科学课程(本文指自然科学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它主要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探究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

2、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虽然当前的探究教学方式正在积极推进,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探究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探究教学中暴露的几个问题    1.探究教学形式化  探究教学的形式化首先表现在两种不同课堂教学的差异上。目前有两种课堂教学,一种是平时上的课,另一种是“公开课”或“展示课”。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教学,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高潮。如果仅仅从公开课上看,至少老师们都已经在积极尝试探究教学。但是,平时上课时,老师们却很少拿出专门的时

3、间去设计学生探究活动,教学中真正的探究活动很少。两种课堂教学的差距过大,不能不说公开课上的探究教学有表演之嫌。  探究教学形式化的第二个表现是,有的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时,只顾追求表面的热闹,却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譬如,有些课上,学生也会七嘴八舌地说出方案,也会动手去做,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就是缺少深层次的思维;有的所谓的“探究”,书本上已经有明确的方案,教师和学生还在那里表演探究的过程。  探究教学形式化的第三个表现是,很多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时,过分拘泥于“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不做任何增删和调整,好像在套公式。  

4、  2.教师对探究教学中几个“度”的把握不理想  首先,表现在对“过程与结果”的把握不理想。探究教学实质上是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由直接告诉学生知识或让学生根据老师、书上的指令去验证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地探索未知的世界,获取知识。探究教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最后的知识获得。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仍然只想到最后的知识。他们总是怕学生得不到结果,为此,就追求“高效”的教学,在学生探究活动还没有充分展开,还没有形成相应认识

5、的时候就把结论告诉学生,使得探究教学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教师放手让学生探究,不追求探究的结果,一节课下来后,学生往往“探究”的挺高兴,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知识。4  其次,对探究活动设计的难易度把握不理想。经常出现探究问题过难或过易的情况。问题太难,绝大部分学生的探究活动无法开展,他们要么需要教师直接告诉探究的方案,要么跟着少数能想出方案的同学稀里糊涂地去做;问题太容易,又会使他们失去探究的兴趣。  再次,是对探究教学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程度的把握不理想。探究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科

6、学探究活动中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探究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敢指导,更多的教师在指导上把握不好介入的时机和程度,从而影响了探究的效果。    3.忽视了“科学探究”之外的教学环节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形成结论、讨论交流等几个基本环节。大部分教师对这些步骤非常关注,但探究教学不同于科学探究,它是基于科学探究、以科学探究为活动方式的教学活动,至少还包括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创设情境和结束之后的整合小结,而很多教师却对这两个环节关注不够,致使一些学生缺乏探究热情,或对探究的核心内容把握不准,印

7、象不深。    二、对探究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的反思和建议    1.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让教师放开手脚  从教师们反映的意见看,考试评价制度仍然是束缚他们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因素。探究教学势必会影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量,目前也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通过探究教学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探究教学又需要耗费较大精力,教师当然不愿意在平时课中去尝试,只有在公开课时才不得不加强探究活动设计,以体现新理念。同时由于教师平时教学中不注意探究活动设计,所以在公开课上才会出现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加剧教师的困惑和担心,于是公开课中的成果很难转化为平

8、时上课的资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非线性过程,是一个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起作用的过程,特别是每一环节都需要活生生的人的主观参与,因此,一般的理论模型是无法精确地描述和掌握它的。在整个课程改革的“链条”里面,评价制度是关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