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

ID:13052568

大小:7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0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至魏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诗经六义:《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按不同的音乐分的)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包括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是各地的民歌,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王朝的士大夫所做,一般看作“正声”(标准音)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常有如《我将》

2、、《有客》、《玄鸟》等。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此处”说“并不通”悦“字。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

3、子。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春秋笔法:《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即寓褒贬于记事,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因此《春秋》被后人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义”的经典,是定名分、制法度的范本。这种笔法被称之为“春秋笔法”。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本义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

4、种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流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等人的仿骚作品,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骚体赋:骚体赋在内容上侧重抒发个人怀才不遇之情,在形式上模仿楚辞,用带“兮”的语句们追求句式整齐、通篇用韵等,可见骚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模仿了楚辞。如贾谊《吊屈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在内容上继承《楚辞》“怨刺”的传统,抒写贤人失志,

5、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情;在形式上弃散用整,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并且用带“兮”的句子,大抵保持了《楚辞》于整饬中见变化,情与辞相宛转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它尚铺陈,同时又借用楚辞“香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史记》互见法:是《史记》选择、安排历史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两类。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纪中未写,而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人史实和某些人物的某些事迹,在一片传记中详写,在其他传记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笔补造化。赋:赋

6、的本意是铺陈直叙,原指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也。”意思是,赋就是铺叙,通过铺陈辞采写成文章,通过描绘物象来抒发情志。“铺采攡文”是赋的形式,而“体物写志”则是赋的内容。《汉书·艺文志》引刘向语曰:“不歌而颂谓之赋”,意思是赋是一种脱离音乐的诵读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赋,就是先秦典籍找中谈到的赋诗。所谓赋诗,是一种不配乐歌唱的口头诵读。所诵之诗,可以是即兴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诗经》中现成的诗篇。《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

7、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脩之,而后王斟酌焉。”由上述两点,可概括赋的一般特点是: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述性、叙事性和描写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或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后人对建安文学特征的概括。或为:指内容充实、笔调明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或为:高扬政治理想、抒发建功立业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同时也流露出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或为:具有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

8、。刘师培将其概括为:清俊、通脱、聘词和华靡。清俊:汉末政治、军事割据和异端思想的崛起,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繁琐求证的作风。其时曹操以刑名法术进取天下,于鞍马间为文,用语简捷,词气峭厉,不容斟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