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

ID:13124835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0

【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_第1页
【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_第2页
【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_第3页
【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_第4页
【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是法学一个重要部门。2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具体的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付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3刑法体系-就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4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其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5立法解释-就是由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6学理解释-是

2、指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学者、专家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7司法解释-是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8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对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有刑法加以规定的一项刑法基本原则。9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也可称为罪刑相适应、罪刑相当、罪刑相称、罪刑均衡。其含义: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罚当其罪,罪

3、刑相当;罪轻罪重,应当考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本身和其它各种影响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10刑法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它所要解决的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刑事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11属地原则-也称领土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12属人原则-也称国籍原则。即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13保护原则-也称自卫原则。即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

4、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14普遍原则-也称世界原则。即以保护国际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国际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15刑法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16从旧原则-即按照行为时的旧法处理,新法没有溯及力。17从新原则-即按照新法处理,新法有溯及力18从新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有溯及力,但旧法不认为

5、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按照旧法处理。19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按照新法处理。520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是行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22一般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23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24直接客

6、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25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26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某种客体造成侵害的客观事实特征。它包括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等。27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28作为-是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刑法禁止做而去做的情况。29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

7、情况。30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由被告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它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个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狭义: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狭义的危害结果是定罪的主要根据之一。3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32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33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

8、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34犯罪特殊主体-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和状态。35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36犯罪主观方面-就是指犯罪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