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桥之美》教案

初二语文《桥之美》教案

ID:13126058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0

初二语文《桥之美》教案_第1页
初二语文《桥之美》教案_第2页
初二语文《桥之美》教案_第3页
初二语文《桥之美》教案_第4页
初二语文《桥之美》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桥之美》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桥之美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所写的桥之美;2、理解一些难句的情味。3、与《中国石拱桥》比较,感受两种文章不同的表达方式;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桥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对于桥,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二、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是当代在世界画坛著名画家。他一直探

2、索着将中西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1946年,他考取公费留法,毕业后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术院任教授。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

3、余种,《桥之美》就是作者所做的名文之一。三、整体感知:1、浏览全文,思考问题。(在此期间把问题写在黑板上)。2、本文文体是什么?明确:“小品文”:系指那些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篇幅短小的杂感文字﹐它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或生动精练地叙述一件事情﹐其特点是深入浅出﹐言近旨远﹐讲究情趣﹐并往往有幽默感和讽刺力量。3、了解这篇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桥之美。4、本文的主旨(逐步提示):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引领我们去品味、感觉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并教给我们一些简单的审美原则如:对比、变化和和谐等,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四、全文结

4、构: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指出作者爱桥的原因——“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也正是本文要说明的中心内容。1、在作者眼里, “桥”美在何处?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桥之美具体有那些方面?a、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b、形式上富有变化;c、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这些是作者作为一个画家多年的心得,也是我们以后欣赏一幅画的依据。第二部分(4—6):举例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形式作用。主要说明了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构成入画的美景。1、画家眼中

5、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作者举了四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写乌镇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江南乡间的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

6、,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

7、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板书(在以上例子讲解中,连带写下):桥感受美乌镇石桥 ——舒畅———开阔疏朗江南石桥 ——销魂———刚柔相济长桥卧龙 ——满足———灵动和谐风雨桥  ——欣赏———安详自在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2、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作者在这里用了那两个例子?——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