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代 文 学(教案)

当 代 文 学(教案)

ID:13133642

大小:292.0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7-20

当 代 文 学(教案)_第1页
当 代 文 学(教案)_第2页
当 代 文 学(教案)_第3页
当 代 文 学(教案)_第4页
当 代 文 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 代 文 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当代文学(教案)第一章50-70年代的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学的转折一、40—50年代之交的文学界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并不一定导致文学形态的变化,但是我国文学和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长时间以来,始终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因而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社会转折直接影响了文学的转折。“转折”指的是什么:指的是40年代文学格局中各种倾向、流派、力量关系的重组。1、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50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从20年代后期开始,左翼文学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文学形态,20-50年代是一个推进

2、文学“一体化”的过程。40年代后期的作家群,其实存在着不同的思想艺术倾向,存在着不同的文学力量,比如我们1945年10月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第二年另外一个作家群也成立了一个协会,就是以张道藩为首的、与国民党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作家群,组织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两个协会处于对峙状态,宣告了战争期间文艺界“团结”局面的结束。另外,国民党官办刊物《文艺先锋》,提出了“促进三民主义文艺建设”的口号,加紧了对左翼文学的挞伐。还有一个作家群,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属于这个作家群的人,他们的主张并不完全相

3、同,但他们都主张文学的“独立性”,他们怀疑和批评文学与商业、政治、宗教结缘,认为文学不应该成为政治、宗教的奴隶,作家应该忠于艺术,坚持“独立的识见”,创作“受得住岁月陶冶的优秀作品”。比如1937年初创刊的《文学杂志》复刊,由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主编,在《卷首语》里,他们重申自己的目标是“采取充分自由的严肃的态度,集合全国作者和读者的力量,来培养一个较合理底文学刊物,藉此在一般民众中树立一个健康底纯正底文学风气”。朱光潜对左翼文学追求的“文艺新方向”持批评、抵制态度1946年萧乾从国外回到上海,任《大公报》社负责“文艺”副刊,他撰写了一篇社

4、评《中国文艺往哪里走?》,批评了文艺的“集团主义”,提出“应革除只准一种作品存在的观念”。46年沈从文来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也批评“政府的裁判”之外的“另一种‘一尊独占’”,等等,这些都是指向左翼文学的。他们都属于“自由主义作家”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在二战结束后,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力图匡正文学的强烈意识形态化的走向,试图开拓40年代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但是最终没有实现他们的愿望。40年代后期,有着明确目标,并有力量左右文学界走向的,只有左翼文学。在中国文学总体格局中,左翼文学是最有影响力的派别,从30年代开始,到50年代,左翼文学

5、逐渐成为主流文学力量。2、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考察中国当代文学,不可能离开对毛泽东文艺思想、文学政策的了解。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遗产和左翼文学运动的理论、实践,加以选择、融会、改造,在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形成了自己的文艺理论体系。他的文艺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这些著作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特别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最大的特征是:实践性。他在文学领域提出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针对现实的紧迫问题。《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讨论问题

6、,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要从分析“客观现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他列举的客观现实,指的是抗日战争和中共领导的革命等。毛泽东是十分确定地从现实的政治任务的要求,来看待文学问题的,也就是说革命事业面临的问题是他考虑文学问题的出发点。(2)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问题: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功能)。毛泽东不承认具有独立品格和地位的文学的存在,认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和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对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他说:“党的文艺工作”,“是服从

7、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从这种观点出发,他必然要批判托洛斯基,托氏认为“艺术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走自己的道路”54。在毛泽东的文学主张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左翼文学的问题,已经被极大地简化、直接化:现实政治成为文学的目的,而文学是政治力量实现其目标的手段,是政治斗争的武器。那么文学批评的标准就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3)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问题: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唯一源泉”。他在一定程度上把创作看成是对生活的加工。在1954年以前的《讲话》版本中,毛泽东称“社会生活”为“原料”、“半制品”或“自然形态的文

8、艺”,文学创作就是对它们的加工。那么他是怀疑否定创作过程中的直觉、感悟、灵感、重视形式等。(4)毛泽东的文化政策:从40年代到70年代,他的文化政策不同。40年代初,他严厉批评延安鲁艺的“关门提高”;50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