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

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

ID:13133898

大小:32.77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20

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_第1页
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_第2页
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_第3页
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_第4页
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史纵横1102007.6中国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正由于历史悠久而辉煌,所以中国向来就具有“衣冠王国”的美誉。我国民族服饰的发展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阶段。先民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衣冠服饰,在世界服饰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突出而鲜明的个性特征,为中华民族文化以及整个世界文化,增添了灿烂耀眼的光芒。一、深衣形成前的历史积淀从历史服饰发掘考古的材料来看,在农业和畜牧业尚未出现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穴居于深山密林,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当时人们用兽

2、皮或草葛树叶,做成最初的简陋服饰,用来遮体和御寒。据汉代学者郑玄推测,人类最早的衣服只是一块围系于下腹至隐私部位的毛皮,既可以用来护腹,也可以用来遮羞,叫做蔽膝(围裙)。人们先开始遮护前边的私部,后来也遮护后边的臀部,这样,就形成最早的服饰———“裳”(沈从文先生所著的《中国服饰史》中音:chang常)。[1]到了旧石器晚期,我们的先祖们已经懂得缝纫术,能够用锐利的石器和骨针加工简单的服装。在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人们开始用采集来的野麻纤维整理加工麻缕,制成麻布,最后再借助骨针和纺轮,以葛

3、藤为线,缝制成粗糙的衣服,这就是人类的服装从兽皮裹衣发展到用麻布制衣的阶段。衣和裳是人类最早、最简单的衣服形式,随后又出现了首服、胫衣和鞋履等服饰样式。公元前21世纪,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等级差别。四百年后商朝代夏而立。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商朝的纺织技术得到很大发展。这时已经出现了在纺织机上装置提花的技术,人们生产的丝织品也被制造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我们民族的服装材料进入到以蚕丝为主的阶段。再过五百年,历史的车轮步入周朝,这个时候的纺织业更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流,纺织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

4、平。沈从文先生在《中国服饰史》中指出:“由商代到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也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2]随着周朝分封制的确立,在封建制度影响下,人们的各种社会等级观念逐渐形成,在这个大背景下,衣冠服饰突破了原来单一的实用功能,变成为区别尊卑、昭示身份的一种标志。这样,中国古代服装就从纯粹生理学的意义上升到了社会学意义的层面上,从思想发展方面来说,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周朝社会民风淳朴简单,人们的衣冠服饰大都朴素简约,即使贵族男女在穿着上也比较注意节俭。《礼记·少

5、仪》记载:“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滕,食器不刻镂,君子不履丝屦。”[3]平民的服装就更简陋了,大都以粗布为衣,质料以枲麻为主。《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说,“布衣不完,疏食不饱,棚户穴牖”,形象地描绘了黎民百姓的衣食生活问题,这里的“布衣”指的是粗布制成的服装,后来人们也就将平民老百姓称为“布衣”。商朝服装的样式不分男女尊卑,都被制作成上下两截,穿在上身的称为衣,穿在下身的称为裳,后世统称为“衣裳”。事实上,在古代,人们对衣裳的称呼是有区分的。这个时期服装款式以紧窄为主,衣袖也做得比较小,这样便于活动。

6、西周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大幅度的进步,从商朝开始,中国的服饰制度初步确立,而到周朝时期进一步得到完善。根据《周礼》记载,在周朝,国家对纺织、练染以至服饰制作等各个环节都设有专职机构进行管理。周朝的等级制度首先体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随着土地分封制度的不断完善,其他等级制度也纷纷建立起来,其中就包括完整的服装制度的建立,自此,衣冠服饰贵贱有别,尊卑有序,上自天子卿相,下至黎民百姓,对衣冠服饰的穿戴已经具有了比较严格的等级差别。所以,“非其人不得服其服”,也就相应地成为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冠服制度。为了使服饰

7、制度有效的实施,周王朝首先在朝廷开始设立了司服和内司服的官职与机构。专门管理宫廷和国家机关各类人员的穿衣问题。周朝首先把冠服制度纳入到“礼治”的范畴,成为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二、深衣的特征和历史演化中国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兰宇(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049)[摘要]深衣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代变性款式,它在中国服装史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周代起,在中国民族服装款式基本定型之后,深衣几乎影响了中国服饰发展的整个脉络。而且深衣作为袍(衫)服的特别形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同类服装(比

8、如日本的和服、朝鲜的裙服、阿拉伯民族的长衣等)具有深层的相似性联系,它本身蕴藏着人类社会文化学、历史文化学、地域文化学和民族文化学等诸多的美学意蕴,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人类服饰发展与演变的更多文化学和美学方面的思考。[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深衣;社会文化学意义;历史考证;美学意蕴[中图分类号]TS94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6-0110-04文史纵横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