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

ID:24825247

大小:51.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_第1页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_第2页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_第3页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_第4页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传统编结服饰的美学意蕴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美”的含义多种多样,墨子认为“食必常饱,然后求美”,其中的“美”,即指美味;《吕氏春秋》认为“人之于色也,无不知说美者”,其中的“美”,即指美色;汉代许慎认为“美,甘也。从羊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孔子认为“里仁为美”、“君子成人之美”;《孟子·告子上》认为“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这里的美,指的是美感,凡是引起人们愉快的,都可以说成美。  一切美的感觉都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如黑格尔所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则通过外部多姿多彩的感性形式显示出来,这就是美。”编结艺术的美,正是通过不同材质、不同图案、不同

2、组织、不同结构所组合成的物品来呈现的。  编结服饰是我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人们利用不同的材质,通过盘结、编缀的方法,制作出各种各样美妙绝伦的服装与饰品。服装有铠甲、玉衣,饰品有组玉佩、绶带、步摇、凤冠以及珠串等。人们在制作编结服饰的同时,除了考虑到其实用功能外,还赋予了它很多美的想象,使着装者在佩挂这些编结服饰时,心情愉悦,神采奕奕,为一种艺术之美所感染。  一、曲尽其妙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万物都有其不同的形貌,大千世界变化不已,人的艺术创造也应该与万物婉转徘徊,曲尽其妙。中国编结图形的曲曲折折、弯弯绕绕,正是以一种“曲的心灵”领略大自然的委曲之妙,正如

3、中国艺术中常常出现的轻烟戏林,藤蔓盘旋等,都是艺术家曲意婉转的性灵创造。  在美学中,“曲”标志一种美感,一种美学情趣,美学家荷迦斯说,曲线往往产生优美。从造型心理学角度看,横线能使人产生稳实感,竖线有力量感,而曲线最富优美感、运动感。曲线代表一种自然本有的节奏,它是非人工的,非几何性的,曲线代表宛自天开的精神,曲线是优美的,运动中的曲线最具有生命力。  编结艺术的盘结方式对曲线的偏爱最盛,婉若游龙,与飘若惊鸿的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南朝袁昂《古今书评》评薄绍之书说“字势蹉跎,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他认为书法中的一波三折的舞“曲”,正是书法的妙境。中国编结艺术

4、也是一种舞“曲”,是一种空间艺术,这一空间是“回荡的空间”,即让空间充满音乐的节奏,在舞的过程中完成了一个个编结艺术品的创作。例如图1中的藻井结,先将一根长线在竖向打四个圈圈,然后将下端垂下的线穿过结心,再将两个绳环分两边翻至上方,拉紧收缩后便编制完成,整个编结过程如同一个舞者在舞蹈一般。“舞”的精神之所以成为贯穿编结艺术的重要因素,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哲学强调以静制动,在静中表现活泼泼的生命精神,舞使其动了,一缠一绕,一挽一推,即是舞了;二是中国艺术中极为明显的重视线条的倾向,舞的精神是其最好的象征,舞是形,是一种对飞动意趣的追求。  婉曲是中国诗中的最高

5、境界,编结的这种曲曲折折,也是情感世界“曲折回环”的一种体现,因此,“结”常常被转移充当传递男女相思的信物,表达了男女之间缕缕丝丝的情爱。林逋《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诗中“罗带同心结未成”描写出了“相思情、别离恨”的情感。《楚辞·九章·哀郢》:“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屈原用心中的“结”,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牵挂。《诗经·卫风·芄兰》记载:“芄兰之支,童子佩觹,虽则佩觹,能不我知。”芄兰是一种长得非常茂盛的植物,茂盛的芄兰旁边站着一个男孩,男孩身上佩带一个觹,觹是用来

6、解开“结”的工具,虽然男孩身上佩带了觹,但是却解不开作者心中的“结”,因此,结成为一种纠缠曲折的情感。  二、含蓄之美  中国编结的这种曲曲绕绕含有一种“含蓄”之美,“含蓄”之美意在:不把话说饱,不把意思表达尽,一切都在调动鉴赏者的主动性。艺术不仅仅是现成的作品,它是有待于鉴赏者来填补的空间。从创作者的角度看,创作者将艺术视为沟通自己和鉴赏对象的通道,从鉴赏的角度看,鉴赏者在创造者有意的设计中,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会有更深刻的审美感受,正如《文心雕龙》“隐秀篇”中讲的“秘响旁通”,中国美学理论强调,成功的作品宛如一部含蓄丰富的音乐,其中深藏着一个神秘莫测的

7、世界,这个世界随着人们的领会而不断扩大,鉴赏者犹如一位演奏者,他在演奏中不断释放着作品的隐微,作品中包含着无数意义的空间,有待于接受者来打开,延伸其中的世界,同样,结的图形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图2是出土东汉永和四年的西王母、伏羲女娲画像石拓本,图中伏羲女娲盘成典型的中国结结构,这种结在今天的定名是“双钱结”,这种“双钱结”结型带有婚姻或者交媾的意象,双钱结在唐代诗文中被称作“同心结”,同心结与婚媾相关联,由于其“两结相连”的特点,常被用来象征男女间的爱情,取“永结同心”之意,婚仪中的程序“合髻”,是男女各剪下一缕头发,结成同心样式的髻,然后与新娘的花一起,掷

8、于新床下,表示以青丝系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