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重点2012【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

病理学重点2012【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

ID:13144809

大小:137.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0

病理学重点2012【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_第1页
病理学重点2012【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_第2页
病理学重点2012【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_第3页
病理学重点2012【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_第4页
病理学重点2012【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理学重点2012【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绪论1病理学的概念: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的机制,病理的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医学中的地位:a:诊断     b:桥梁 二、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的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为了避免损伤,可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是正常细胞和损伤细胞的中间状态,在形态学上的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以及化生(重点)。 1.萎缩的分类及典型举例:a营养不良性萎缩,如:脑动脉梗化导致的大脑萎缩b压迫性萎缩,如:尿路梗化引起肾盂积水,肾盂内压力增高,压迫肾实质发生萎缩c费用性萎缩,如:骨折后肢体固定,长期时间不运动,肢体的肌肉及骨组

2、织逐渐发生萎缩d神经性萎缩,如:脊髓灰质炎患者的下肢肌肉萎缩e内分泌萎缩,如:垂体功能严重损伤,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甲状腺,肾盂腺等器官萎缩2.萎缩的病理变化,肉眼观:萎缩的器官体积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被摸皱缩,镜下观:萎缩的细胞体积减小,数量减少,胞质内脂色素沉积3、化生的定义及常见类型定义:是指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被另一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所取代的过程;具有三种类型:a鳞状上皮化生,如慢性支气管或长期吸烟者,气管及支气管的纤毛上皮转变为鳞状上皮。b 肠上皮化生(腺性化生),如慢性胃炎时,部分被胃黏膜上皮转化为含有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及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与小肠粘膜上皮类

3、似;或在柱状上皮间有杯状细胞,与大肠粘膜上皮类似。  c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纤维组织化生为脂肪组织或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转变为骨母细胞(化生为骨)或软骨母细胞(化生为软骨)。 化生是机体对环境中不良因子发生防御反应的一种形式,对机体是有利的,但也有局限性和不完善性。 4.变性的定义及名词气球样变,虎斑心,玻璃样变等概念变性:是指由于物体代谢障碍,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异常增多的现象。气球样变:细胞水肿进一步发展,可见细胞肿胀更加明显,胞质疏松,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在心内膜下可见平行的黄色条纹和红色相间,似虎皮斑纹,称~。玻璃样变:又称为透明性样变

4、,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均质红染的玻璃样物质。 5.坏死,坏死的标志、坏死的类型(标题)及典型举例,结局等坏死:是细胞受到严重损伤,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标志: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表现为:核浓缩/碎裂/溶解。(除了核还有胞浆和间质的改变)坏死的类型及典型举例:a.凝固坏死:坏死后,由于蛋白质变性、凝固,溶酶体水解作用较弱,坏死组织颜色灰黄、干燥、质实状态;常见于心肾脾脏的缺血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分解、液化而呈液体状(有时形成含体液的腔)如脑组织坏死时、由于脑组织含有的蛋白质较少,而水分和脂类物质含量较多,坏死后不易凝固,而形成软化

5、灶,因此脑的液化性坏死又称为“脑软化”。c.特殊性坏死①坏疽,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性变化,腐败菌在分解坏死组织时产生大量硫化氢,与血红蛋白释出的铁元素形成硫化亚铁,致使组织臭而发黑。可分为三类:1、干性坏疽:常发生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仍然畅通的肢体未端,坏死局部干燥、皱缩,呈黑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腐败变化较轻。2、湿性坏疽:动脉阻塞的同时伴有局部淤血,坏死组织含水较多,适合腐败菌生长。坏死区域明显肿胀,呈深黄、暗绿或乌黑,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可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多见于如肺、肠、阑尾、子宫等,也可见于动脉阻塞同时伴有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3、气性坏

6、疽:也属于湿性坏疽,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细菌分解液化组织并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呈蜂窝状,压之有捻发感。病变发展迅速,沿肌束迅速蔓延,中毒症状十分严重。②干酪样坏死(凝固坏死的特殊类型):结核病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有较多脂类,颜色微黄、质地松软如干酪状,因此称为“干酪样坏死” 镜下观:坏死组织分解较彻底,原有组织轮廓消失,呈现一片红染、无定形的颗粒样物质; ③纤维素样坏死:发生于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病变处组织结构逐渐消失,变为一片界限不清的颗粒状、小条状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经伊红染色为深红。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名。④脂肪坏死(液化坏死的特殊类型):又可分为

7、酶解性(多见于急性胰腺炎)和外伤性(多见于乳腺)。坏死的结局:A、溶解吸收:较小坏死灶由周围血管、淋巴管吸收;B、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灶周围发生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使得坏死组织分离排出;C、机化:由肉芽组织代替;D、包裹、钙化:不能完全机化时通过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绕,之后还会有钙盐沉积。 6.根据再生能力不同对机体各类细胞分三类分别是什么及典型举例机体对损伤造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分两类:1、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