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

ID:13173789

大小:3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1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_第1页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_第2页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_第3页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_第4页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  摘要:《八旗诗话》《雪桥诗话》同为八旗诗人所作,虽然其作者法式善、杨钟羲都植根于八旗文化,但二人所处的阶段不同,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他们的审美范畴有同有异:他们都认可真、性情与雅正,但对于清的范畴、诗歌的缘情本质及宗唐祧宋的理解差异较大关键词:游牧文化;《八旗诗话》;《雪桥诗话》;审美范畴;八旗文化;文学思潮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029-04《八旗诗话》作者法式善与《雪桥诗话》作者杨钟羲均植根于八旗文化,因而具有相似的审美取向,这也是八旗诗歌植根于八旗文

2、化的根本所决定的。由于两人所处时代和个人审美趋向的差异,表现出对诗歌发展史的描述和诗歌审美特征的表述,有一定的差异性一、审美取向的趋同性(一)对于“真”的认同“真”,即诚。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1]。王夫之提出:“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2]儒家以为真是真实旗人属于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质朴、真诚等性格特征。诗歌表达冲口而出,不饰雕琢,如《敕勒歌》。八旗族群继承了这种文化传统,故质朴真诚成为他们的族群性格。直抒胸臆成为他们诗歌的主要特征,也是八旗诗歌的鲜明特征。因而

3、,法式善和杨钟羲均继承了这种讲求真的文化传统,在诗歌审美趋向上都主张真,提倡真的审美风格范承斌,“邓汉仪称其不烦添脂傅粉,只一味真至,便不可及”[3]。鄂貌图“登眺之什,激昂慷慨,大而非夸,不徒作阔落语,蕴蓄深矣”[4]。鄂貌图创作从登临之景入手,既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兼有含蓄之旨,是其人格真诚的写照施世纶“少年诸作,清迥拔俗。仕宦后,词高致远,其至者得辋川三昧”[5]。施世纶不同的人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无论清迥拔俗,还是幽深淡远,都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阅历、性格和思想情怀的真实表现图�p布字裕轩,“朱石君谓裕轩不求工于诗,顾其胸次素洁,遇境发抒,往往有真

4、意”[6]图�p布即景生情,所体现出来的实际是其胸襟的直接抒发,很鲜明地体现了八旗诗人追求真的典型特征。所谓“真意”,就是讲求真实、真诚,言由衷出,是诗人内心直观的表现八旗诗人对于真的追求,已经成为群体共识。铁保曾清晰论述如下:古人之诗……体裁虽殊,性情则一。得其道者,片语只字,亦别具有不可磨灭之气。可以上下百年,纵横万里,非必裁锦为文,敲韵为诗,猥足排倒一世也[7](二)对性情的认同性情包括“性”与“情”。西汉时性情开始成为诗学的主张。翼奉说:“诗之为学,性情而已。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8]至刘宋时,刘勰指出:“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5、。”[9]赫奕:“诗则自写性情,不以刻划为工,亦有萧�E淡远之致。”[10]法式善认为,赫奕写诗是为了表述其性情,不追求作诗的技艺,但诗体现出萧疏淡远的情致,正是诗人缘情的自觉追求孙绍�P“其际遇与其性情如绘”[11],法式善认为孙绍�P的诗情和人生遭际完全能够从其诗作中体会出来。诗境的清旷正是其情感的写照庆兰字似村,“天性恬淡乃尔,耽诗嗜静……诗较杨诚斋阔大,范石湖深至,殆能驱使性灵,而不为性灵所使者”[12]。法式善认为其诗歌创作成功之处在于能够驾驭情感,所谓为情造文者也。所以其天性表现在诗境中,比较“阔大”和“深至”杨钟羲赞赏佟世思,认为他诗歌性情深厚,并

6、引佟世集《与梅堂遗集》序称他“作诗以性情深厚为本”。杨钟羲概括为“俨若言作诗以性情深厚为本,集中感事怀人之作,缠绵悱恻,具见根性之厚”[13]。杨钟羲评价,对照佟世思《横林雨夜访邵之莱夫子宅四首》之三、之四,可见一斑法式善也主张“诗缘情”。永年“诗多缘情之作。《闺情》云:‘莲心抱苦思成藕,梅子舍酸隔影仁。’以‘藕’字、‘仁’字谐声借用,殊伤大雅,而言有寄托者,庶几合玉溪微旨”[14]法式善除主张“诗缘情”外,反对表达直露“苏良嗣……观其五古,从少陵入手,叙述颇有法度。又工于发端,传播艺林,有以也夫。”[15]法式善不仅主张诗要讲究性情,更注重兴寄,他借助吴伟业评

7、价苏良嗣,认为他“叙述颇有法度”以及“工于发端”。所谓“发端”,即是指诗歌要讲究兴寄,提倡诗歌有所寄托(三)对于“雅正”的认同法式善认同并将“雅正”融入到对诗人的评论中。所谓“雅正”,就是指辞雅理正。雅正最早当和《诗经・大雅》相关清人方苞提出“雅洁”的主张,并一度成为官方主导美学思想。这一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并深刻影响了八旗诗人,如塞尔登。他提出:“虽应酬祝嘏之作,名篇络绎,亦足征学士爱士之诚笃。所致诗和乐之音,无取装饰。”[16]此中的“和乐”,是和睦,是快乐。这种思想最早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17]与“和乐”相类似的是“中和”。

8、“中和”最早出自《礼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