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

ID:13183514

大小:141.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7-21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_第1页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_第2页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_第3页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_第4页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冯恩学田野考古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田野考古的基础理论(10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田野考古学概说[教学重点]:田野考古学的界说、基本概念、工作的方式、基本程序。[教学难点]:遗存、遗物、遗迹的概念区别和正确使用。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教学内容]:—、什么是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学科。古代的实物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理于地下,有的则被水浸盖淹没。要使它们为人所知,为研究人类历史服务,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观察、揭露、记录和搜集它们,还必须对得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并把它们发表公布

2、,供科研人员和公众利用。在考古学上对可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物,对不可或不能移动的古代遗留物称遗迹,把遗物和遗迹总称为遗存。田野考古的首要任务是搜集资料,搜寻对象是有助于研究人类历史的一切遗存,既有人类遗留下来的人工遗迹和人工物,也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存和自然地理资料,例如土样、贝壳、花粉、动物骨骼等等。搜寻对象种类繁多,包罗万象,从居住址、制作场,到墓葬;从日用器、兵器,到礼器、乐器、艺术品;从材料、半成品、成品,到废品、生活垃圾;从巨大的城址、长城运河,到微小的珠饰、籽种、昆虫遗体,以及直径在10~100微米的

3、孢粉,都在搜寻之列。评价田野考古工作成绩大小,主要看通过野外和整理工作,对实际遗存抽取的可靠信息资料有多少。随着考古研究的日益深入,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考古收集的对象也在日益扩大。对遗存调查发掘、收集和整理方法直接影响抽取遗存资料信息的多少和资料科研价值的大小。在田野考古全部过程中都贯穿着研究工作。首先是实地考察研究,分析遗存与周围环境、遗存与遗存之间的各种关系,做出判断,然后才能决定怎样揭露、记录什么、收集什么,而揭露、记录、搜集、整理、编写报告等工作本身都是对遗存反复研究的过程。所以,田野考古既是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

4、基本手段,又是对古代遗存进行直接科学研究的第一过程。二、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其中考古调查是在基本不破坏原有遗存的情况下,对遗存进行考察、记录,有选择地收集暴露出来的遗物,并确定需要保护的遗存。发掘是通过挖掘来揭露遗迹,收集遗物,记录各种现象。清理是在遗存已被破坏的情况下,对其残留部分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也可以把清理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发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一次工作兼有几种工作方式,如调查中常配以试掘,正式发掘也要边发掘边调查。三、田野考古工作的四个阶段田野考

5、古工作过程—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野外工作、室内整理、编写发表报告。四、田野考古人员的素质 [习题]:1、解释遗迹、遗物、遗存有何不同?2、判断下列各项那些是遗迹,那些是遗物?  柱洞、灰坑、房址、带铭文的铜鼎、石碑、地画、动物骨骼、人骨。3、田野考古工作分几个阶段?4、田野考古人员应该具备那些素质?[思考题]:1、为什么说田野考古既是科学获取实物资料的基本手段,又是对古代遗存进行直接科学研究的第一过程?2、为什么编写发掘报告也是田野考古工作?[参考文献]:《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6、第二节田野考古简史[教学重点]:20世纪田野考古方法和技术的演变[教学难点]:田野考古方法变革与考古研究成果的互动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探索方法变革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一、外国田野考古简史1、萌芽期(15世纪末~18世纪末)2、形成期(19世纪)3、发展期(20世纪)二、我国的田野考古简史• 古代对古迹的野外调查2、近代田野考古的产生3、田野考古的科学化4、田野考古的发展[习题]:1、为什么早年殷墟的发掘成为中国田野考古的摇篮?2、推进中国田野考古发掘技术变革的重要人物有那些?[思考题]:1、21世纪田野考古的技术和管理应

7、该怎样发展?[参考文献]:1、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2、《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3、安志敏:《梁思永先生和中国近代考古学》,《文物天地》,1990年第1期。4、张光直、李光谟:《李济考古论文集·殷墟发掘》,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5、苏秉琦等:《山西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公布》,《考古通讯》,1956年第2期。6、安志敏:《辉县发掘记——新中国考古的新起点》,《文物天地》1990年第5期。7、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时期考

8、古的新转折》,《北方文物》,1991年第2期。8、张忠培:《走近历史真实之道:中国考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章地层学与类型学第一节地层学[教学重点]:掌握考古地层学的原理,适用范围。[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层位关系与早晚关系;[教学内容]:一、地层学的基本内容1、遗址的地层堆积是按时间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