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

ID:37671859

大小:338.8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28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_第1页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_第2页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_第3页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_第4页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_第5页
资源描述:

《田野考古学(西大考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考古学的研究体系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对象:古代人类遗物(制品、废弃物);自然遗物;新的科技手段分析所得资料信息。目的:接近历史真面目(?)。1.对象的特点:实物性;局部完整与整体不完整性。2.资料的阐释:考古学研究的目的。3.考古学的方法论:对象与目的之纽带。分析法、比较法,覆原法,即信息处理。分析:自然科学技术,逐渐完善、丰富,极迅速。比较:类型学。复原:资料本原。第二节、田野考古学的内容和特点一、主要内容:(工作步骤)1.调查、发掘。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2.整理:分析资料,提取系统化信息。3.报告:发布信息。4.研究。二、特点:内容

2、决定特点。由许多工作环节组成的系统,针对考古资料的特点和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所提出的要求,按一定原理组成的技术体系。1.对各种田野考古的技术及其作用以及局限性的认识。2.田野考古技术体系内的原理和体系及该体系有效性的认识。3.田野考古技术体系的发展过程。内在原因。阶段性。第三节、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史一、外国:1.萌芽期:15世纪末~18世纪末,出现古物学,带来田野考古最初的萌芽。18世纪上半叶,发现庞贝城,此其代表性。美国的杰弗逊,解剖土丘,第一次让人认识到分层次,美洲考古学之创始。2.形成期:19世纪。谢里曼,1867年起,1870年发现特洛伊,开创田野发掘方法新阶段,分土层,认识到普

3、遍器物之意义,对每件器物尽可能绘图、照相;欧洲开始关注考古学。地质学家遇到大量早期人工石制品并认定。1859年,考古学正式提出,汤姆森“三期说”。1882年,英国的皮特里弗斯,现代科学发掘之父。科学管理制度建立。注意遗址中遗物在地层的位置,文字记载,遗迹绘制模型。“普通器物比特殊器物更重要,能反映普遍现象,这种普遍现象正是我们所探求的。”英国的皮特里,主要研究埃及考古学。第一个用科学考古方法在埃及发掘的学者。总结。尊重未来的考古学者,为之提供方便,认真发掘、说明、绘制精确,原大图纸,尽可能完整发表发掘报告,照顾遗迹。“考古发掘是一种破坏,被发掘后只能存在于记录上。考古学者首要尽义务地

4、记录考古发掘中的一切东西。考古学全部事业是重建已消失的生活。”田野考古技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汤姆森三期说与皮特里弗斯过分强调一致性,忽略地方特色和特殊性。皮特里芬埃及陶器为若干期。安特生分甘肃为6期。瑞典的蒙特柳斯,北欧希腊的青铜文化研究(先史时期),《先史考古学方法论》、《东方和欧洲古代诸时期》、《论青铜时代的年代序》,分欧洲青铜时代为若干期。类型学。3.发展期:进入20世纪田野考古学方法完善、总结。方法的规范性书籍、田野考古基本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讲义1田野考古学操作。皮特里,1904年《考古学目的与方法》;法国《史前学研究手册》、《考古发掘技术一般原则》;1946年,《田野

5、考古学》。欧洲考古学严格、正规。惠勒,20世纪上半叶,田野考古发掘重要贡献,受业于皮特里。皮特里,基本原则,发掘的目的是研究形成遗迹遗物的人而非遗迹遗物本身。在此原则下制定一套田野发掘规范,如隔梁、关键柱等一套探方发掘方法。夏鼐,惠勒的学生,《从土中发掘出来的考古学》。4.创新:首先出现在航空考古上。1906年,英国士兵夏普利利用气球对巨石阵作出倾斜拍摄。后来,1914年~1939年,采用精确定点技术。39年以后,完整大面积覆盖区域拍摄。36年对大墓,带相机的潜望镜。以后引进探头,不破坏墓里面。电磁方法,磁力物探方法,发展科学分析方法,孢子花粉法,水选法、筛选法。二、中国:1.中国古

6、代:《史记》、《水经注》、《长安志》、《长安图志》、《河溯考古记》。2.近代田野考古学产生:鸦片战争后。疑古学派、古史辨派的激发。考古学发现:1899年殷墟甲骨,直接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日本人鸟居龙藏,东北;英国斯坦因,西北;伯希和,新疆、敦煌。安特生,1921年仰韶;《甘肃考古记》。1926年,李济,山西夏县西阴村,中国人第一次独立科学发掘。1928年,殷墟。1930年,城子崖。3.田野考古学科学化。梁思永,1931年,后岗三叠层,地层学,按底层堆积发掘。殷墟。城子崖。燕下都调查。宝鸡斗鸡台,徐旭生,中央研究院,《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报告》,《斗鸡台瓦鬲

7、的研究》,类型学,周秦探源。4.新中国的田野考古学。周口店、殷墟,一些大型遗址的发现、发掘,半坡,1953年,新中国起点,第一次有目的、严格操作的遗址。洛阳中州路,战国墓葬,《洛阳中州路》的后记,类型学的发展,遗迹单位的类型学。新的科学技术的引进,碳-14。中国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的建立,区系类型学说。5.发展中的田野考古学。地层学的发展,由控制剖面进入控制平面。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第二章、田野考古调查第一节、田野考古调查的目的与作用一、目的:发现遗址;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