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ID:13205465

大小:1.33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1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1页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2页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3页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4页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标题: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李迅 刘琰时间:2011-12-270:00:00来源:《区域与城市经济》2011年第11期正文:    【摘要】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中国正是世界上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地区之一。通过剖析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现状,梳理、归纳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继而从理念解析和对策行动两方面提出引导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热潮;问题;对策   建设低碳生态

2、城市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随着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尝试这方面的规划建设实践。2011年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24项指标,其中关于资源环境的8项指标中有7项是约束性指标。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已经被提到了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未来,中国只有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采用低碳发展模式和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为手段,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健康发展。   但是,由于目前尚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生态城市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

3、、方法体系、规划设计原理、政策体系以及相关的建设技术和实践经验,中国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态城市。   1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热潮正从理论走向实践   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始自江西省宜春市于1986年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此后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蛰伏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的逐步升级以及气候变化问题的日渐喧嚣,低碳生态城市成为世界各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旧有发展模式、谋求城市新兴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国内外双重压力的驱使

4、下,中国对于低碳生态城市的关注也从专家学者的理论探索迅速升温至政府倡导的建设实践层面。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在2009年国际城市规划与发展论坛上首次提出,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低碳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既是顺应城市低碳化、生态化发展趋势的重要战略抉择,同时也是转变发展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住建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2010年1月,住建部与深圳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

5、市”的合作框架协议,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2010年7月,住建部与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一一无锡太湖新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0月,住建部与河北省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河北省生态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合作备忘录》;2011年1月,住建部成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研究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政策建议、指标体系、示范技术等工作,引导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另外,住建部还与美国、瑞典、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有关部门签署了生态城市合作方面

6、的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展生态城市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1.1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总体概述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交流部所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2月,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230个,所占比重为80.1%;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133个,所占比重为46.3%;综合上述两种建设目标,提出低碳生态城市有关建设目标的城市已达259个①,占到地级市比例的90.2%,如图1所示。从每年和累计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数量来看,总体保持递增的趋势(图2)。

7、其中1986-2003年每年的城市数量增幅相对不大,均在10个以下,2003年之后每年基本以每年20-40的个数在增加(2011年1-2月数据),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城市数量变化,且增速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1.2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类型分析除了地方政府在建设目标层面的积极响应和倡导,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城区)也已经开始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活动,根据其用地性质和开发建设模式的不同,笔者将其分为两类:新建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和既有改造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1.2.1新建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这一类型的低碳生

8、态城市实践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和曹妃甸生态城为代表,其特点为开发建设过程中尽量不占用耕地或实现占补平衡,以盐碱地、滩涂地的生态化恢复、改造为主所进行的从规划到建设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相对来讲,这一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实践受到的现状约束性因素较少,规划设计和建设发展的余地较大,可以通过制定指标体系等手段来较好地和相对完整地应用低碳生态城市有关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全方位地开展建设活动,但同时也存在依靠政府投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人口集聚、产业集聚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