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doc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doc

ID:58086833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0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doc_第1页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doc_第2页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doc_第3页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doc_第4页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导言第一篇认识与思考 1生态城市使生活更美好 2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辩——“C模式”:超越“A模式”的诱惑和“B模式”的泥淖 3复杂科学与城市的生态化、人性化改造 4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5中外住宅建筑能耗比较分析:兼论生活模式对节能的影响 6生态城市研究进展 7低碳导向规划研究进展 8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9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研究框架的思考 10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城市 11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 12低碳城市生活模式第二篇方法与技术 1生态城改造分级关键技术 2低碳生态城市的政策体制研究 3新建低碳生态城市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4中国低碳产业

2、的现状及其竞争优势 5低碳城市的经济要素 6低碳城市发展:成本效益分析 7低碳交通模式 8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实现路径 9承载力分析与生态城市规划 10城市生活垃圾与低碳发展 11生态城市的水环境与水循环系统 12基于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筑节能新研究 13低碳照明展望第三篇实践与探索国际动态 1香港“共建低碳都市”国际研讨会综述 2第45届世界规划大会——葡萄牙“低碳城市”会议综述 3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生态城镇规划和发展的一些启示新城规划 4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探索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天津中新生态城建设实践 5生态城的发展目标与实现路径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的编制

3、与实施 6曹妃甸生态城建设实践 7绿色城市,光明之路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城市规划探索与实践 8北川新县城规划的节能减排与低碳建设 9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研究与实践 10吐鲁番新区生态建设实践 11云龙生态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实践园区建设 12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13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综合生态技术系统实践与展示 14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5利北滨海低碳经济园区规划 16低碳城市实践——东莞生态园规划建设案例专项实践 17上海低碳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 18空间规划与低碳北京研究框架 19怀来低碳城市规划 20重庆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21保定低

4、碳产业案例分析 22德州——中国太阳城与太阳谷附录 12009~2010年低碳生态城建设发展动态 2低碳生态城建设相关政策法规索引后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代序重建城市微循环——一个即将发生的大趋势(仇保兴)导言第一篇最新进展1起步与探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概览1.1编制背景1.2框架结构1.3主要观点梳理1.4总结与改善2推广与深入:2010~2011年低碳生态城市发展2.1政府层:政府高度重视,宏观层面引导2.2学术层:学术交流频繁,理念日渐清晰2.3技术层:技术日趋成熟,体系逐步完善2.4实践层:实践探索加强,示范带动发展2.5探索层:探索研究深人,理论

5、实践结合3应对气候变化:2010~2011年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动态3.1技术动态:注重低碳发展策略3.2实践动态:以低碳和零碳排放为目标,制订行动计划4实施挑战与发展趋势4.1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挑战4.2低碳生态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第二篇认识与思考1争鸣与讨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之必要性1.1生态城是人类进化历程的必然抉择1.2中国生态城的迷失?1.3中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总体思路2传承与超越——中西方原始生态文明观的差异及对现代生态城的启示2.1中西方古文化中的“自然”观之差异2.2中西古建筑的美学之差异2.3中西城镇选址模式之差异2.4中西古代城市空间结构之差异2.5中西园林文化之差异3有中国特

6、色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3.1时代的背景3.2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策略3.3整体推行模式3.4五大推行步骤3.5小结第三篇方法与技术1低碳生态城市技术体系的重要性和构成2规划与土地利用方法技术2.1不同层面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2.2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创新技术3温室气体排放评估3.1以排放为中心的IPCC和WRI/WBCSD温室气体排放模型3.2以需求为中心混合生命周期方法3.3美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3.4中国当前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4政策管理体系4.1政策管理模式4.2政策体系框架4.3政策激励手段5绿色建筑5.1绿色建筑专项技术5.2绿色建筑集成技术6能源规划和利用技术6.1能源

7、规划方法6.2能源利用关键技术7水资源利用7.1城市水系统规划7.2非传统水资源开发技术7.3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技术7.4源分离生态卫生排水系统技术8垃圾处理与利用8.1垃圾减量化技术8.2垃圾资源化技术8.3垃圾无害化技术9交通9.1低碳交通发展技术9.2非机动交通(自行车和步行)规划技术10生态环境保护10.1生态规划技术方法10.2生态设计技术方法11小结11.1存在问题11.2发展趋势第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