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

ID:13209967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1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_第1页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_第2页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_第3页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_第4页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减少至低于0.5×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病因及发病机进粒细胞在骨髓中生长,来自粒-单细胞祖细胞(CFU-GM)。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中幼粒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属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细胞不再分裂,发育成熟至分叶核后,积存于骨髓贮备池,等待释放。血中粒细胞一半在循环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边缘池。外周血粒细胞主要来自循环池。因此,循

2、环池粒细胞的数量取决于:干细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贮备量,释放速度,血中破坏程度,流动细胞与血管壁聚集细胞比例,以及组织中所需细胞量。按粒细胞动力学,粒细胞减少可分下列几型。(见表5-4-1)粒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表5-4-2)表5-4-1粒细胞减少症的基本分型表5-4-2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临床表现病人可无症状或有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纳差、体力减退,并有易感染倾向。是否合并感染视粒细胞减少程度。感染部

3、位以肺、尿路、皮肤等多见。实验室检查一、血象白细胞计数多在2~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二、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有的粒细胞有空泡、中毒颗粒及核固缩等退行性变。骨髓象除了解粒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外,还可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转移。三、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方法有几种,如用同位素DF32P标记自身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查,结果确切,但受条件限制,难广泛开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中性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持续20~30分钟,正常时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不超过1

4、.5~2.0×109/L,若超过或增加一倍,提示粒细胞减少可能由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引起。四、粒细胞储备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制品,如内毒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测定用药前后粒细胞上升情况,以了解骨髓的储备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口服强的松40mg,5小时后查外周血,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2×109/L,或静脉注射氢化考的松200mg,3~4小时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5×109/L,则提示骨髓储备功能良好。反之考虑骨髓储备功能减低。五、白细胞凝集试验和血溶菌霉及溶菌酶指数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

5、破坏过多的方法,但有假阳性出现。通过以上方法,将粒细胞减少按动力学分类,给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治疗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

6、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粒细胞缺乏症时,因血中粒细胞极度减低甚至完全缺如,极易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积极抢救。病因及发病机理粒细胞缺乏症可继发于药物反应、化学药物中毒、电离辐射、感染或免疫性疾病,亦可原因不明,但最常见的病因是药物反应。药物引起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①药物对骨髓多能干细胞的毒性,致细胞代谢障碍。毒性强弱与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

7、②药物在机体内引起异常免疫反应,使粒细胞及前体细胞破坏。此种反应与药物的剂量无关。此型的免疫机理有以下几类:①半抗原型:药物本身为半抗原,与敏感者粒细胞膜蛋白结合成复合体,即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粒细胞抗体-白细胞凝集素与白细胞溶解素,引起粒细破坏与溶解。一旦再次给药,膜面被复之抗体又被激活;②“无辜旁立受害者”型:药物先与血浆蛋白结合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后者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非特异地吸附于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激活补体而破坏粒细胞;③蛋白载体型:药物先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再吸附于粒细胞的膜蛋白

8、上,三者形成复合体(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粒细胞抗体,在补体参与下导致粒细胞破坏;④自身抗体型:也称膜损伤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粒细胞膜结合,使膜抗原决定簇改变,激发自身抗体形成,直接破坏粒细胞。上述抗体不仅可破坏循环池中粒细胞,也可破坏骨髓中各期幼稚细胞,对CFU-GM的增殖亦有抑制作用。临床表现发病前多数患者有某种药物接触史。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头痛、极度衰弱、全身不适。由于粒细胞极度缺乏,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感染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