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

ID:13286144

大小:428.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7-21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_第1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_第2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_第3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_第4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采区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采区概况第二节地质情况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一节采区储量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三章采取方案设计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第四章采取生产系统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第二节采区排水系统第三节采区供电系统第四节采取通风防尘系统第五节采区管路系统第六节采区照明系统页码47摘要采煤作业规程是煤矿生产基本法律文件,是进行各项工作的依据。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上科学严谨。编写前要进行大量的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并且反复论证,改动修正要符合实际。既要考虑到整个矿井的运送、供电、通风能力,也要考

2、虑工作面自身的特点。做到科学、可行、安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采煤工作面在回采前,必须编写作业规程,由矿技术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会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综采煤工作面由于机械、电器设备多,个头大、功率大、摊子大,质量和安全性要求很高。要编制一套符合实际的综采作业规程,比炮采和普采工作面具有更大的难度和严肃性。它是组织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的保证,是综采工作面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应包括下列九项内容:(1)采煤工作面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煤层

3、结构、厚度、倾角、硬度、品种、可采储量、水文地质、顶底板岩石性质、结构、层节理、强度及分类。各种气体的含量分析。(2)采煤工艺流程:工作面长度,采高,截深的确定、采煤机型号的选择、液压支架的选择;高压电缆的选择;控制台和乳化液泵站的选择;进回风巷道的布置等。(3)顶板管理方法:工作面顶板支护、初次放顶、回柱方法、端头支护、移架方法等。(4)采煤工作面的风压、风速、通风设施、通风监测等及通风系统图。各种气体的抽排办法。(5)运煤、运料的设备核定及其系统运行图(6)供电设施、电缆、设备负荷及供电系统图。(7)照明设施及其布置等管路系

4、统图。页码47(8)安全技术措施、五大灾害防治避灾路线。(9)劳动组织循环图表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页码47采区采煤系统设计指导书一、说明书编写内容第一章采区地质概况第一节地质情况一、地质条件朱集东井田处于黄淮平原的南部,煤系地层被第三、四系松散层所覆盖。区内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1.井田构造:井田位于淮南煤田东北部,淮南复向斜的次级褶皱朱集~唐集背斜及尚塘~耿村集向斜的东段。其构造形态为一轴向NWW的背、向斜,而7勘查线以东区段呈现为向东倾斜的单斜,25勘查线背斜轴部附近两翼地层倾角25~45°

5、,其它地区地层倾角平缓,一般为3~10°。全井田共发现断层30条。其中有正断层17条,逆断层13条;落差≥100m的断层6条。落差≥50~<100m的断层1条,≥30~<50m的断层12条,≥10~<30m页码47的断层11条;查明断层25条,基本查明断层4条,查出断层1条;先期开采地段(六~二十一线)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新发现155条断层(正断层135条,逆断层20条),孤立断点24个。落差≥50m的断层4条。落差≥30~<50m的断层2条,≥10~<30m的断层20条,<10m的断层129条。区内有岩浆岩侵入,以岩床和岩脉形式

6、产出。本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二、水文地质条件本井田矿床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本井田含水层(组)由新生界松散砂层孔隙水、下第三系砂岩含水层(段)、二叠系砂岩裂隙水(富水性弱,以静储量为主)和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组成。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述如下:1.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组)井田内新生界松散层两极厚为150.40m~394.30m,平均厚为295.92m,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其厚度变化受古地貌形态控制,厚度变化规律是由东向西、从北向南逐渐增厚。局部古地形隆起地段第三隔水层(组)和第四含水

7、层(组)缺失。2.基岩含水层(段)(1)下第三系砂砾岩含水层(段)下第三系砂砾岩含水层厚度216.25~548.78m,主要分布在井田的北部边界附近,只有4个钻孔揭露,分布范围有限。以紫红色砾岩和各粒级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胶结物为泥质及粉砂质。简易水文观测资料表明,泥浆消耗量一般为0~0.16m3/h。据邻区抽水资料,q=0.0196l/s.m,富水性弱,对矿坑充水无直接影响。(2)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和隔水层(段)页码47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段):煤系砂岩含水层(段)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局部为粗砂岩和石英砂岩,分布于

8、煤层、粉砂岩和泥岩之间,岩性厚度变化均较大,除3、5煤顶板上砂岩较稳定外,其余分布均不稳定。依照与主要可采煤层之间的关系和对矿坑充水影响程度的大小,可划分为基岩风化带和13-1、11-2和8~4-1煤层顶底板3个含水层(段)。基岩风化带的厚度一般为25~3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