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实例类型

材料作文实例类型

ID:13287538

大小:3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1

材料作文实例类型_第1页
材料作文实例类型_第2页
材料作文实例类型_第3页
材料作文实例类型_第4页
材料作文实例类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实例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材料作文”的供料类型辨析江苏油田一中高永宏陈祖新“材料作文”因其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备受高考青睐。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轶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如何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而要把握其关键,就得认真研究“材料作文”的客观规律,辨析所提供的材料的类型。纵观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主要由下面七种类型。一、材料的含义明显如:

2、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1千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陶醉,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又如:(附图{图})《追求的变迁》这组漫画概述了部分人追求的轨迹和人生价值的取向,意在揭示在商品大潮冲击下,一部分人唯钱是图的心态,抨击祸国殃民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潮。这类材料作文,一般能抓住中心加以阐发即可。二、材料零碎,但有联系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

3、互为关联,或互为相铺,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如: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从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到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③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

4、料①,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②,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③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三、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要通

5、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就会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晴蜒点水,因而学而不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依据上述分析,分别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①学有目的,读有选择;②学之道贵以专。再如:1992年全国高考作

6、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两题。(50分)  春雨潇潇,路灯朦胧。我独自站在候车亭下避雨。  “哐啷”一声,一个穿运动鞋的小青年,把丢在旁边一个大玻璃罐当作足球盘带着。这一脚趟大了劲,玻璃罐滚到候车亭前,裂成了好几瓣,流出一摊黑糊糊的东西。  “玩也不看地方,玩出这损人的事。”我心理暗暗责备他。他大概也没想到这样的后果,吃惊地看着自己的“杰作”,低着头走了。  雨大了。一辆自行车急驶而来,后轮轧上碎玻璃,“扑哧”,全瘪了。从车上跳下一位穿红雨衣的姑娘,嘴里嘟嚷着“大家都沾点光吧”,顺脚朝玻璃罐底一踢,玻璃更碎更散

7、了。“红雨衣”抬头发现我在摇头,可能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妥,赶紧用鞋把大块玻璃片归拢到一旁,然后才推着自行车匆匆离开。  雨小了,一对撑伞的男女挨着呢喃着走过来,高跟鞋偏偏踩到拢在一旁的碎玻璃上,脚一滑,漂亮的鞋子沾上了黑糊糊的东西:“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  “当心牢骚太多长白头发。”那男的一边为她擦鞋子一边笑着说。  伞下的一对低声说话渐渐远去,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谈论着刚才的话题。  但是,“高跟鞋”的那句话却仿佛刺了我一下。君子动口不如动手。雨停了。我回家拿了扫帚和铲子,又回到原地一看:碎玻璃

8、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留意连那摊黑糊糊的痕迹也看不出来了。我开始是发愣,然后才恍然大悟:“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的一对,他们都有可能回来过。那么,到底是他们之中的谁清理了这个地方呢?  一、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5分)  注意:  1.选写“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的一对”都可以。  2.推想合理,符合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