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展示设计中色彩的作用与意境表达

论展示设计中色彩的作用与意境表达

ID:13325961

大小:275.50 KB

页数:179页

时间:2018-07-22

论展示设计中色彩的作用与意境表达_第1页
论展示设计中色彩的作用与意境表达_第2页
论展示设计中色彩的作用与意境表达_第3页
论展示设计中色彩的作用与意境表达_第4页
论展示设计中色彩的作用与意境表达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展示设计中色彩的作用与意境表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展示设计中色彩的作用与意境表达1、相关定义1.1、色彩符号的相关概念诠释1.3.1色彩符号的形成1.3.1色彩符号的形成许嘉璐先生在《说”正色”——〈说文〉颜色词考察》中指出:”人们对于颜色的分类到社会的约定,大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生活→习惯→规范→生活→。公式中的第一个‘生活’是指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大自然所决定的人的生活方式。‘习惯’也是民俗,是一代又一代生活方式的沉淀。‘规范’是由群体的人的不成文的规定或当政者在民俗的基础上所规定的群体生活规范,也就是‘礼’,是法。第二个‘生活’,则是在‘礼’

2、的指导下、约束下的人的生活方式。[7]”由此可见,一种颜色被社会共同约定出某种象征意义,成为符号,并不是随意和短期就能形成的,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活→习惯→规范→生活→”在这个公式里,第一个生活到第二个生活是循环往复并不断螺旋式上升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仔细分析色彩符号的形成过程。(1)文化性的约定以中国为例,在中国,红色一直是古老而喜庆的色彩,随着历史的变迁依然被国人广泛应用。从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的穿戴,到新时期时代的生活用具,到封建社会的皇权渲染,到如今的民风习俗、婚庆庆典,无不充斥着鲜艳

3、的红色。甚至红色被冠以祖国的名称——”中国红”。新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广泛的使用红,以至烧制的各种陶器几乎都是泥质9红陶和夹沙红陶,甚至不少表面还施过红彩。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于红色的联想。因为火是原始社会里赖以生存和保护他们的物质,而火就是红色的。并且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有些矿石或植物可以用作红颜料,或制成红染料,对色彩这一创造性的使用,使得红从一开始在先人跟里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我国的传统就是视红色为吉祥喜庆之色,有喜事必用红色。古代贴门神、贴春联、挂年画、挑红灯、供门神,红色

4、都是主要用色。如今新人结婚请帖、喜讯都必须写在红纸上,竣工剪彩用大红绸缎;本命年避邪民俗也要扎红腰带;就连表示光荣的花也是红色的,等等。在传统民俗生活中,红色具全民约定的有喜庆、吉祥、旺盛等象征意义,成为了约定性的幸福、光荣、美好等的色彩符号。这种社会通用的约定性来是由于独特的文化性所决定的,”在社会生活中,如果用某一事物来表征另一事物,并同时赋予它意义,就可以说一个符号产生了。但是符号产生以后,并不意味着就有了生命的活力,符号的生命还在于社会文化的承认,也就是说,要由社会文化来‘约定’这个符号的能

5、指与所指。符号的社会约定性是符号的基本属性。[8]”符号的传达只有按照已有的共同约定来传递信息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一个符号若是能被广泛地认同需要建立在同一时空的文化基础上,文化是人们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沟通媒介,文化的相同关系到色彩符号交流传递的执行程度。(2)法律、法规性的约定我们熟知的”五行观”,是总结前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世界万物起源,以及多样性的统一概括的辨证思想体系,是我国最古老、最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最早记载于《尚书洪范》等书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意指

6、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五色观,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观产生发展而来。何谓”五色”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西周时期,五色观已经有了”正色”和”间色”的色彩定义。古代把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之分,是处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把色彩作为分辨表达贵贱和身份等级的工具。于是色彩也成了表示尊卑贵贱的文化符号。古人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骋黄是也。”又如孔子在《论语》中曾经斥责杂色”恶紫之夺朱”,说紫色夺正不”仁”,“君子不以纷,

7、椰饰,红紫不以为裹服。[9]”《诗经幽风七月》里也有类似记载:”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意思即是:布帛有黑色也有黄色,我染的朱红色更艳丽夺目,用来为公子大臣们做衣裳。在染色技能还未成熟受到技能限制的封建时代,只有统治阶级可以享用少有的上等色彩产品,一般庶民只能穿未经染色和低劣染制的服装。董仲舒是五行正色的推崇者,所谓”正色尊而间色卑”,因而地位低下百姓被限定使用”低贱”的色彩范围之内,由统治阶级强力推行此项制度来达到”下不敢逾上”的阶级统治。从《康熙王朝》等许多清代宫廷剧中,都可以看出,皇上主

8、子等穿着以青、赤、黄为主,而身边的丫环小厮虽着装也十分鲜艳,但只能以水绿、粉红等杂色为主,由此可见色彩的正色与间色在封建社会中的等级意义。五色审美体系规范了正色与间色的次序,确定了尊卑贵贱的色彩等级,而“改正朔,易服色”的色彩制度,更是色彩符号法规性、制度性的表现。所谓‘改正朔’,就是重新制定10和颁行新王朝的历法:‘易服色’,就是废弃前朝崇尚的颜色,确立并公布本朝崇尚的颜色[10]。如,北宋仁宗天圣三年诏”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