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ID:13351930

大小:425.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22

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1页
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2页
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3页
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4页
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5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送审稿)发展肉牛业,提高草食家畜比重,有利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有利于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优势区肉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构筑现代肉牛生产体系,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上一期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一、肉牛优势区域发展现状自2003年《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发布以来,中央和优势产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规划》实施,优势区域肉牛业得到较快发展。(一)优势区域建设取得的成效1、优势区产量保

2、持较高增长速度。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肉牛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统计,2006年肉牛优势区域共存栏1232.5万头,比2002年增长5.6%;出栏919.3万头,比2002年增长18.4%。优势区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养牛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5增强。2、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地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和优质地方良种保护,建立健全省(区)肉牛育种站、市级贮氮站、县级冷配站、乡镇品改站的品改网络体系。积极进行良种引进、改良与推广,大力开展经济杂交,突出抓好肉牛冷冻精液配种,冷配比重逐年提高,肉牛品种得到改善。东北优势区主要用西门塔尔和夏洛来

3、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生长速度;中原地区加大地方良种黄牛的选育力度,着重提高肉牛品质;西部地区用瑞士褐牛和安格斯肉牛进行改良,提高环境的适应性。经过几年的改良,优势区肉牛良种杂交改良的比重不断提升,由2002年的35%提高到了现在的60%。3、规模化与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小区,积极推行肉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优势产区的规模化饲养比重达42%。积极推广配合饲料、人工种草、青贮等适用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区域内肉牛个体生产力显著提高,部分地区平均胴体重已达到200公斤的国际平均水平。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一大批养牛专业合作社和养

4、牛协会,广泛推行“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化模式,肉牛生产与市场衔接日益紧密。4、屠宰加工能力不断增强。生产加工条件逐步由开放的手工屠宰向封闭的机械屠宰过渡,由热分割向冷分割过渡,由简单分割向精细分割过渡。一大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大品牌25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在优势区内崛起,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了优势区肉牛业蓬勃发展。2006年,肉牛优势区域已有肉牛屠宰加工厂有305个,年加工能力达到38.4万吨,年屠宰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的肉牛屠宰加工厂18个。部分企业已具备了国际先进的屠宰加工条件,并已初步培育出一系列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5、(二)总体评价经过近五年的发展,优势区域肉牛业持续、稳步发展,产品产量显著提高,《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到2006年,肉牛优势区域牛肉产量达151.1万吨,比2002年提高了18.4%;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牛肉的优质率达到35%左右,比2002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平均胴体重比《规划》目标提高6个百分点。《肉牛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对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我国肉牛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一期《规划》所选优势县偏少,优势区域覆盖范围较小,优势区域牛肉产品市场主导地位尚不明显。(三)经验启示一是优势区域的

6、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优势区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将发展肉牛生产放在当地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和相应政策。吉林、辽宁等省份相继出台了《关于“粮变肉”25工程的实施意见》、《肉牛良种工程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把肉牛产业作为重点加速发展,并予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优势区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优势区域大力推广肉牛品种改良、科学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新《肉牛饲养标准》的发布、本地黄牛品种的改良、舍饲半舍饲及配合饲料育肥等技术的应用,对优势区域肉牛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三是优势区域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

7、业的带动。在优势区域推行“公司+基地+养殖户”的发展模式,采用龙头企业带基地,引导肉牛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产业一体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二、发展前景分析(一)产品需求分析1、牛肉消费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牛肉消费量不断提高。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牛肉1.98公斤,到2006年家庭人均消费牛肉达到2.41公斤;农村居民2000年家庭人均消费牛肉0.52公斤,到2006年家庭人均消费牛肉达到0.67公斤。牛肉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