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

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

ID:1339744

大小:57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0

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_第1页
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_第2页
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_第3页
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_第4页
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虚云大师——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和尚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他出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代,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直至新中国的“大炼钢铁”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见识过威声赫赫的“大字报”,足足活了120岁,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脉,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上世纪50年代初,德高望重的虚云老和尚赴京参与了全国性佛教机构的筹组工作,被公推为首席发起人,并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可以说是近代中国佛教界的第一人,与太虚法师、弘一法师、印光法师并称为中国近代四大高僧,名倾海内外。虚

2、云和尚的一生,漫长而丰沛。他在咸丰年间抛家别妻、落发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光绪年间三步一叩跪拜朝礼五台山,历时三年,风雨恒持。又远赴四川、西藏、印度、孟加拉、缅甸、南洋、日本,跋涉万里,历经无数磨难,重效玄奘,遍礼圣迹。此后在数十年的宗教实践活动中,又重振禅门,先后中兴了福建鼓山涌泉寺、云南鸡足山祝圣寺、钵孟峰迎禅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曲江南华寺、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等六大古刹,成为名震中外、人所共仰的禅宗泰斗。对于这样一位现代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以往人们了解的并不很多,一般大众,更乏识闻。因为整个时代的大环境使然,释门淡泊,佛教已退居到次边缘的位置,很难进入到社会公众的

3、视野当中。幼年好佛虚云(1840-1959),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别号幻游。60岁自号虚云。俗姓名萧富民,祖籍湖南湘乡横铺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岁的七月二十九日生于福建泉州。父肖玉堂,佐泉州府幕、知府。母颜氏,年逾四十生虚云。母亲产后壅气而死。由庶母王氏抚育。其父望子成龙,要他学八股文,以求仕进。但虚云自幼性情恬淡,爱读儒籍佛典,其志不在功名。父亲利用种种办法都未能逼他就范。虚云幼时跟其它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当他十三岁那年,祖母逝世,他随父送祖母及生母灵柩返湘乡安葬。家中作佛事,他见三宝法物,心生欢喜

4、。家中藏有佛经,初看香山传,观音菩萨成道等书,熏染根深,好像有夙缘一样。清咸丰六年(17岁)老和尚在家读道书三年,深感道家的学说,不是究竟,终日如坐针毡;于是假装安心助理家务,以博叔父的欢心,而松懈叔父的防范。一日乘叔父外出,乃打包向南岳逃去,歧路多,行至半途,又被家人追回来。父母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强迫将他从湖南老家送至泉州,与田、谭二氏结婚。但大师夙根深厚,婚后与二女同居而无染。处浊而犹清,出尘之志益坚,且天天向二位新娘说佛法,二氏也能领悟,不觉竟成了闺中净侣。十九岁再度离家出走,在咸丰八年(1858年)抛家别妻,到了福州鼓山的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师,达到了

5、他剃度出家的愿望。清咸丰九年(20岁)老和尚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法名演彻。大师受戒以后,先在鼓山涌泉寺修头陀苦行4年。先后做过水头,园头、行堂、典座等苦行差使。大师的劳动,完全是义务性的,寺庙给他的工钱,他从不领取。而且每天只吃一钵盂稀粥充饥,但体力十分强健。4年后,则辞去工作,仅留一衲,一裤,一履、一簑衣蒲团,跑到鼓山后面的岩洞中隐修去了。在岩洞中,大师一住就是3年,专心坐禅,礼万佛忏,连剃须修发的时间都没有。饥时,则以松毛草叶果腹;困时,则依荒墓古冢而卧。日与虎狼相伴而行,夜与飞禽走兽为伍,但心中毫无畏惧之感,彼此相安无事。于是大师刻苦用功,在静坐时,常

6、有胜境出现。是年老和尚才三十岁(清同治八年)。虚老24岁时,其父亲玉堂公在湖南湘乡病逝,庶母王氏遂领田、谭二氏于湘乡观音山削发为尼。庶母王氏法名妙净,田氏法名真洁,谭氏法名清节。虚老知此消息,悲喜交集。悲者父亡而未尽孝,喜者一家归佛,共结菩提胜因,可免后顾之忧。宣统元年(1909)虚老庶母王氏(出家后法名妙净)在湖南观音山留偈西逝,享年60余岁,出家16年,民国壬戌(1922)陈荣昌撰《妙净尼留偈记》志其事,虚老为之树碑于云南昆明华亭寺,至今犹存。同治九年(1870年),大师结束其隐修生活,开始了朝山礼祖,参禅访道的云游生涯。先后在浙江天台山、普陀山、天童寺、阿育

7、王寺,杭州三天竺,江苏常州天宁寺,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等名山古刹,从融镜、敏曦、天朗、观心、大定朗辉诸尊宿长老研习经教,参究禅要,并受临济衣钵于妙莲和尚,为临济宗43世;受曹洞衣钵于耀成和尚,与曹洞宗47世。拜山报恩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十多年了。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大师便决定拜山报恩,于光绪八年(1882年)七月初一开始,历时两年十天,由扬州东朝普陀山法华庵三步一拜观音菩萨,再从普陀山北礼五台山,三步一扣头,穿越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西五省,途中历尽风霜雨雪,过黄河时遇大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

8、,也是文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