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ID:13419717

大小:10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2

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1页
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2页
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3页
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4页
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目录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21.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21.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21.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21.3.灌注过程中坍孔31.4.导管拨空、掉管31.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31.6.灌注高度不够42.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42.1.锚垫板面与孔道轴线不垂直或锚垫板中心偏离孔道轴线42.2.锚头下锚板处混凝土变形开裂。42.3.滑丝与断丝52.4.波纹管线形与设计偏差较大52.5.波纹管漏浆堵管62.6.张拉钢绞线延伸率偏差过大62.

2、7.预应力损失过大72.8.预应力孔道注浆不密实72.9.预应力孔道灌不进浆83.钢筋的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83.1.钢筋的除锈83.2.钢筋的调直83.3.钢筋的切割83.4.钢筋的弯曲成型94.钢筋的连接接头94.1.接头形式94.2.电弧焊接接头104.3.钢筋闪光对焊115.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15.1.蜂窝115.2.麻面125.3.孔洞135.4.露筋135.5.缝隙、夹层145.6.缺棱掉角145.7.表面不平整155.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155.9.混凝土表面色泽不一致1

3、65.10施加应力所致。165.11.混凝土表面出现错台16-17-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桥涵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1.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1.1.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u1.1.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⑴.导管底距离孔底大高或太低原因:由于计算错误,使导管下口距离孔底太高或太低。太高了使首批砼数量不够,埋不了导管下口(1米以上)。太低了使首批砼下落困难,造成泥浆与混凝土混合。预防措施:准确测量每节导管的长度,并编号记录,复核孔深及导管总长度。也可将拼装好的导管直接下到孔底,相互校核长度。⑵.首批砼数量

4、不够原因:由于计算错误,造成首批砼数量不够,埋管失败。预防措施:根据孔径、导管直径认真计算和复核首批砼数量。⑶.首批混凝土品质太差原因:首批砼和易性太差,翻浆困难。或坍落度太大,造成离析。预防措施:搞好配合比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和易性。⑷.导管进浆导管密封性差,在首批砼灌注后,由于外部泥浆压力太大,渗入导管内,造成砼与泥浆混和。u1.1.2.处理办法首批混凝土封底失败后,应拨出导管,提起钢筋笼,立即清孔。1.2.供料和设备故障使灌注停工u1.2.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原因:由于设备故障,混凝土材料

5、供应问题造成停工较长时间,使混凝土凝结而断桩。预防措施:施工前应做好过程能力鉴定,对于部分设备考虑备用;对于发生的事故应有应急预案。-17-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u1.2.2.处理方法⑴.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深,考虑提起钢筋笼后重新成孔;⑵.如断桩距离地面较浅,可采用接桩;⑶.如原孔无法利用,则回填后采取补桩的办法。1.3.灌注过程中坍孔u1.3.1.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原因:由于清孔不当、泥浆过稀、下钢筋笼时碰撞孔壁、致使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预防措施:详见钻孔桩常见事故的预防及处理2.1坍孔相关内容

6、。u1.3.2.处理办法⑴.如坍孔并不严重,可继续灌注,并适当加快进度;⑵.如无法继续灌注,应及时回填重新成孔。1.4.导管拨空、掉管u1.4.1.事故原因和预防⑴.导管拨空原因:由于测量和计算错误,致使灌注砼时导管拨空,对管内充满泥浆;或导管埋深过少,泥浆涌入导管。预防措施:应认真测量和复核孔深、导管长度;应对导管埋深适当取保守数值。⑵.掉管原因:导管接头连接不符合要求;导管挂住钢筋笼,强拉拉脱等。预防措施:每次拆管后应仔细重新连接导管接头;导管埋深较大时应及时拆管。u1.4.2.处理办法⑴.严

7、格计算各方面的数据后,实施二次封底;⑵.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深时应重新成孔;⑶.混凝土面距离地面较浅可采取接桩办法。1.5.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上升困难、不翻浆。u1.5.1.事故原因⑴.混凝土供料间隔时间太长,灌注停顿,混凝土流动性变小;⑵.混凝土和易性太差;⑶.导管埋深过大;⑷.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减小,超压力降低;⑸.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u1.5.2.补救措施:⑴.提起导管,减少导管埋深;-17-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⑵.接长导管,提高导管内混凝土柱高;

8、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1.6.灌注高度不够u1.6.1.事故原因和预防原因:测量不准确;桩头预留量太少。预防措施:可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确保准确;桩头超灌预留量可适当加大。u1.6.2.处理办法挖开桩头,重新接桩处理。2.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2.1.锚垫板面与孔道轴线不垂直或锚垫板中心偏离孔道轴线u2.1.1.现象张拉过程中锚杯突然抖动或移动,张拉力下降。有时会发生锚杯与锚垫板不紧贴的现象。u2.1.2.原因分析锚垫板安装时没有仔细对中,垫板面与预应力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