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教学设计.doc

老房子教学设计.doc

ID:13425678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2

老房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老房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老房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老房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老房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房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房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民居建筑文化,了解建筑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2、通过对传统民居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民居建筑中木雕、石雕、砖雕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对民居建筑艺术的热爱,进一步树立对民居等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建筑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三、教学难点:了解民居建筑中木雕、石雕、砖雕的艺术魅力。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有想当导

2、游的吗?请举手。师:好,老师今天想带领大家去参观全国各地的老房子。(板书:第15课老房子)那么一会儿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就请你们当小导游吧!(二)、新授老师这里有这样一幅图。同学们看看认识它吗?生答:中国地图。跟着地图,老师先带大家到我国北方参观。1、欣赏北方民居师。。1)陕西民居——窑洞A、师课件出示陕西窑洞。这就是陕西人传统的老房子—窑洞。老师手里有它的资料,谁愿意来当小导游,来解说一下陕西的窑洞呢?B、指名学生上台介绍陕西窑洞。(师跟着学生的解说,用鼠标指画面,以引导学生观察。)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

3、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远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就有挖穴而居的习俗。因为高原上的黄土粘、硬,不易塌陷。窑洞都是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便于自己建造、造价便宜,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洞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最简便的窑洞就是直接挖土形成的土窑洞;就是在土崖上挖出窑洞,安上门窗而成。土窑有一种是在黄土断崖边,并列向里掘入,成为若干互不相通的单窑;另一种从平地向下挖掘,先成一大平底四方阶,然后从四壁各自向里挖成若干单窑;将土

4、窑洞用石头加固,就成石窑洞了,当然,如果用砖加固就是砖窑洞了。砖窑洞外表更美观一些。窑洞上可以行人走马,可以走载重大车。北方气候寒冷,窑洞保温隔热,冬暖夏凉,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又由于外界气候和大气中放射性物质对居住窑洞的人影响较小,哮喘、支气管炎、风湿和皮肤病等患病率明显减少,长期居住窑洞有益健康和长寿。C.师点拨:民居建筑与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这个小导游解说得怎么样呀?老师看你们听得也很认真,那我来考考你们都听懂了多少。提问:陕西窑洞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当地的又粘又硬的黄土

5、。)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造房子?(4000多年来的文化传统、北方气候寒冷,窑洞保温隔热。)小结:我国各地民居的建造大都就地取材并与当地的自然和乡土环境共生共栖,在接下来的参观中,大家可要留心发现民居的这些特点哦。2)北京民居——四合院A、四合院的构成介绍,(课件出示讲解图)B、文化内涵,(指名小导游讲解)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四合院有端庄的大门,然后通过二门进入大庭院,院内四面有正房,东

6、厢房、西厢房,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大庭院栽有花草树木,显得格外宁静舒适。四合院虽然是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建造非常讲究风水学说;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例如用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用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

7、D、内蒙古民居——蒙古包蒙古族的传统民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木栅蒙语称"哈纳",是用长约2米的细木杆相互交叉编扎而成的网片,可以伸缩,几张网片和包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的墙架,大约60根被称作"乌尼"的撑杆和顶圈插结则构成了蒙古包顶部的伞形骨架。再用皮绳、鬓绳把各部分牢牢地扎在一起,然后内外铺挂上用羊毛编织成的毡子加以封闭,一个外观精美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蒙古包可以说是蒙古族人民用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

8、造。蒙古包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蒙古包的产生是与蒙古族的游牧生活息息相关的,游牧民族的特性注定蒙古族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固定居住,他们必须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的结构特点充分适应了这种游牧生活,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精巧方便,拆卸运输很容易,而且美观实用,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毡的厚度可随季节增减。底部的围毡,天热时可以卷起通风。白色的表面,还装饰着由红、蓝、黄等颜色布料做成的如意花纹。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