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

ID:13451687

大小:63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2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_第1页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_第2页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_第3页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_第4页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染整工艺复习题1染色概念染色牢度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泳移轧余率答:染色:就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将纤维纺织物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染色牢度: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2染色方法及特点答:染色方法有浸染

2、和轧染。浸染特点: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散纤维、纱线、真丝织物等)的染色,浸染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设备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轧染特点:轧染一般是连续式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3直接性: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力,用上染百分率来表示。4吸附等温线定义:恒定染色温度下,将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液中染料浓度作图。表示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浓度的关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5常见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意义答:能斯特分配型(

3、Nersnt):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溶液中染料浓度正比关系,随着染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直到饱和为止。[D]f/[D]s=K,非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被纤维固着时,基本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如分散染料上染纤维)朗格谬尔型B(Langmuir):定位吸附有染座,有明确的饱和值。即染座占满了,吸附不再随浓度增加。[D]f=K[D]S[S]f/(1+K[D]S),离子型染料主要以静电引力上染纤维,以离子键在纤维中固着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强酸性浴酸性染料染羊毛,阳离子染料染腈纶)弗莱因德利胥型C(Freundlich):多分子层吸附,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染液中

4、染料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D]f=K[D]sn(0﹤n﹤1),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和氢键吸附固着纤维,且染液中有其他电解质存在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直接染料或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在未发生共价结合时)6.Zeta电位(动电层电位):答: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动电层;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的现象为界面动电现象;ξ电位是紧密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产生的电位差。并非表面的真正电位,而是表示离开实际表面某一距离的电位。它是紧密吸附层与溶液本体的电位差。7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1)库伦力(2)范德华引力:偶极力、偶极—

5、诱导偶极力、色散力(3)氢键(4)共价键(5)配位键(6)电荷转移分子间引力8以阳离子染料为例说明染料的溶液性质及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答:阳离子染料加入水中后,由于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染料的亲水部分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并根据其亲水性的强弱,与水形成水合分子而溶解,形成染料的水溶液。染料溶于水,是由于受到水分子的作用,而使染料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或拆散。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1.内部因素影响染料水溶性基团的数量多—聚集少染料水溶性基团的位置:中间---不易聚;两边---容易聚集2.外部因素影响pH值:(高)有利于形成离子状态的不易聚集温度:提高—聚集状态变

6、小;降低—聚集状态大电解质:多,聚集增加助剂: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尿素增溶染料浓度:大—聚集提高浓度、降低温度可使染料发生聚集。9扩散模型孔道模型:纤维中存在许多曲折而互相连通的小孔道,染色时,水使纤维溶胀,孔道直径增大,染料分子通过其向纤维内部扩散,同时伴随吸附与解吸现象发生。如:棉、粘、铜氨、毛,(亲水性纤维)自由体积模型:纤维总体积中存在未被大分子链段占据的一部分体积—自由体积,Tg以下时,以微小孔穴分布于纤维中;Tg以上时,由于分子链段的运动,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自由体积。染料可以沿其扩散。如:合成纤维的上染情况10上染速率曲线、升温上染速率曲线答:

7、上染速率曲线:纤维上的染料浓度随染色时间变化的曲线。[D]f(上染百分率或K/S)~时间在恒定温度下染色,纤维上染料浓度[D]f或上染率%为纵坐标,染色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11温度和中性电解质对直接染料染色的影响。答:温度高,染料不易聚集,上染速率上升。温度过高,匀染性就会变差,易形成“环染”。温度越高,其平衡上染百分率下降。中性电解质:a、纤维素纤维带负电,Na+受纤维电荷的吸引,氯离子则受到排斥。在钠离子的遮蔽作用下,染料阴离子接近纤维表面所受斥力便大为减弱。Zeta电位负值减小,由库仑力产生的能阻减小,促染作用。-SO3越多效应越显著

8、。b:盐若加的过多,则染料易聚集,不利于上染。c:随着盐量的增加,上染速率也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