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公共政策研究

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公共政策研究

ID:13468078

大小:1.4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2

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公共政策研究_第1页
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公共政策研究_第2页
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公共政策研究_第3页
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公共政策研究_第4页
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公共政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公共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盔整金壁堂2Q!!生箜三塑一中国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公共政策研究米谌新民葛国兴李萍【提要]针对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能全面真实反映我国社会就业的状况,采用就业景气指数不仅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就业现状及其趋势,而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就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和公共就业政策实施效果,对劳动力流动方向和保持就业稳定性产生引导作用。本研究构建包含六大模块、27个指标的就业景气指标体系,并运用广东省经验数据验证了就业景气指数的真实程度及其政策涵义。针对不同的就业景气状况,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应有不同的作用空间和侧重点以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关键词]就业景气指数失业率劳

2、动力供求公共就业服务[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13)03—0018—11失业率一般来说是反映宏观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最直观的指标,其数据公布对于社会舆情有重要影响,甚至影响股市波动,不同国家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统计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选择公布调查失业率或是登记失业率。中国的真实失业率一直是学界讨论热点,我国目前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于其统计对象和统计范围及登记失业系统本身的缺陷,给国民经济和就业统计带来了诸多不便,有学者也倡议采用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就业状况。但城镇调查失业率能否全面真实地反映就业情况?一方面它受限于我

3、国目前的统计体制及其所依赖的制度环境,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结果难以保证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囿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所形成的多重分割的就业形势,尤其是我国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较强的隐蔽性,难以得出真实准确的统计数字。我国亟需一套能够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真实就业和公共就业政策效能的就业指标,而就业景气指数可能是目前较为科学适用的反映中国就业状况的数量指标。爿c本文系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项目《广东省就业景气指数研究》(项目号:2009018)的研究成果。同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人口变化、产业转型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项目号:10AJY003)和

4、教育部规划项目“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的产业因素研究”(项目号:09YJA790077)的支持。18万方数据一、就业景气指数及其功能景气是对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综合性描述,将景气分析应用到劳动力市场,可得出就业景气指数,它是在就业景气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经过了一定的数学处理以后,用于预测就业发展状态和趋势转折点的一种数量指标。就业景气即是指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劳动力市场呈现繁荣,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变小,企业与劳动者双方乐观的景气状态。就业不景气则表示劳动力市场呈现供求失衡状态,雇佣量和就业量呈现下降趋势,社会整体就业压力较大,企业对雇佣现状不乐观,雇佣量不足或者裁员现象严重,

5、劳动者对就业形势不乐观,失业人数增多等现象。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过程中平衡状态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这种不平衡通常表现为经济的波动性。当就业不景气时,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引导劳动者流动,劳动者会增加或减少劳动供给;同时,企业调整自身生产能力,增加或减少雇佣量,通过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总供给与总需求实现新的平衡,经济进人新一轮的稳定发展时期,即构成经济增长与就业景气波动的循环状态。根据就业景气的波动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对就业状态和所处阶段进行描述和趋势预测,以期较清晰地了解劳动力供求和促进就业。首先,就业景气指数能够较客观地评价当前的就业状况。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

6、状况难以使用单一指标来描述,在相同的宏观经济运行条件下,失业率代表的是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重,但可能因经济结构差异而导致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存在明显差异。采用多种指标综合反映就业情况,形成就业景气指数,是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就业状况的一个的可行方法。除了反映就业人数、失业人数等数量指标外,还应该有能反映就业结构、产业需求、职业匹配率等指标,反映就业员工工资水平、流失率等质量指标,反映促进就业力度的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等。运用多种指标综合考量就业状况,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地方政府由于政绩观驱使,掩盖真实失业率及人为操控失业率数字的可能性。综合考虑了公共就业服务、劳

7、动力供给、需求、就业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就业景气指标,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一指标主观随意的局限,有利于提高就业景气指数的客观性。在考虑了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状况差异后,就业景气指数还便于地区间横向比较。将失业率(无论是调查失业率还是登记失业率)作为政绩考核指标之一对各地政府部门进行评价,不仅不够科学,而且有失公允。就业情况和经济、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一个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和开放程度也会影响人121流动迁移进而影响就业状况,如大城市失业率高于小城镇,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多,吸引劳动力流人多,失业率自然偏高,小城镇失业率低,但因为创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