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改)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改)

ID:13495914

大小:19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改)_第1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改)_第2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改)_第3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改)_第4页
资源描述: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城市是人类集中的生活居住地域,是一种现代的人居环境形式。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第一节类型、规模、分级及其相关设施1、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

2、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规模:人口7000~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

3、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通常沿街建有商业设施,内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厂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上面提到的用地规模主要以一般的多层住宅区为基础数确定,人口规模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减小,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增大。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足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

4、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频率和人口规模为依据的,其中既考虑了居民使用的便利,也兼顾了设施设置和运营的经济性。第二节:社区指在—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1、住宅区规划(包括城市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态构筑而言是提供一些场所。所谓“场所精神”便是一种在空间山进行的社会活动的特

5、征。在一定的地域之内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服务、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安定是社区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之—。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形成社区的基础,而邻里单位则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住宅区规划理论,它对现代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3、邻里单位及其原则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

6、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提出的原则是对居民生活需求的反映。第三节1、住宅区物质系统:1住宅与住宅用地:以不同的居住人口规模要求配置相应等级的服务、通路、绿地与场地设施。2道路停车用地: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分为宅间路、组团路、小区路、居住区道路四级。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项目的设置和规模,与其所服务的人口相对应,并要求

7、按“分级”配置与布局。4绿地与场地四大系统组成。2、社区系统:社区的构成四系统可分为1社区生活保障系统2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3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4社区运营系统3、社区网路系统建构的四要素:1各系统中应具有层次分工2各系统均应是可无限扩展的3各系统间应具有相互作用4所有居民对整个网路权益共享。具有这样一种特征的社区网络系统的建立,将会更有效地保证社区四大系统的良性运行,不断达到居民所希望的生活品质并辐射到整个社会4、系统的整体性: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与其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

8、基本单元;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网络的重要节点。第二章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