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ID:13822908

大小:420.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7-24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1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2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3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4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11资源1概论1.城市详细规划概念: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的具体规划。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2.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根据不同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3.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

2、,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规定各类用地适建情况,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结合、规划设计与开发衔接,将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要求转化为微观控制的转折性规划编制层次。4.控制体系指标有:地块划分、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范围、土地使用强度、道路及其设施、城市环境景观5.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化。它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市即将建设的各类设施作出具体安排,对建筑空间和艺术处理加以明确,并核算技术经济指标,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6.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二)作出建筑、道

3、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三)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四)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五)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六)竖向规划设计;(七)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绿地率。7.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一、规划说明书1、现状条件分析;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3、用地布局;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7、竖向规划;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图纸1、规划地

4、段位置图2、规划地段现状图3、规划总平面图4、道路交通规划图5、竖向规划图6、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8.居住区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用地的总称9.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应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的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10.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成果主要内容:(1)选择和确定居住区位置、用地范围;(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室比及长度;(4)确定公共建筑项

5、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成果1、分析图2、规划设计方案图3、工程规划设计图4、规划设计意向图或模型5、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1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1)方便—人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水平及质量(2)舒适—健康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3)卫生—在居住区内有完善的给水、雨水与污水排水、煤气与集中供暖系统。(4)安全—居住社会环境与居民社会生活的协调与安定,以及

6、居住区各功能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5)优美—人与视觉环境的情境沟通与交融12.居住区规划设计基础资料(1)政策法规性资料项目(2)自然及人文地理资料项目(3)现状及地形分析13.确定人均居住区用地指标的主要因素:1、城市规模2、居住人口规模;3、住宅层数第一章居住区的意义与组成1.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总称。住宅区有以下层次: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等。2.社区概念:指一定地域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形成的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制度与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以及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

7、会关系(人际关系)。 3.形成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4.邻里关系的概念: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邻里关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邻里间知姓名和家庭概况,每天碰面接触的自觉帮助型;第二层次:邻里间见面打招呼,但不一定知其姓名和愿意帮助型;第三层次:住户彼此偶尔见面但认为他或他们是属于自己社区一部分的应该帮助型。5.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有: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2、保

8、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6.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提出的原则是对居民生活需求的反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