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热”下的“冷思考”

数学课堂“提问热”下的“冷思考”

ID:13517886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3

数学课堂“提问热”下的“冷思考”_第1页
数学课堂“提问热”下的“冷思考”_第2页
数学课堂“提问热”下的“冷思考”_第3页
数学课堂“提问热”下的“冷思考”_第4页
数学课堂“提问热”下的“冷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提问热”下的“冷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提问热”下的“冷思考”  【摘要】在提倡“新课程,新课堂,新教法”的新的教学形式下,“师生互动”式课堂得到人们的推崇.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有效提问的思考.本文对新课程下的“提问热”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现象;策略  现代教学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相违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而能营造师生双边活动的其中方式之一就是课堂的提问.课堂中,在关键处、疑难处设问,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然而,

2、在日常课堂的教学中,过多、过散、过易或过难的提问制约了教学的有效性.在这股“提问热”下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如何才是更有效地提问.  一、“提问热”下的现象  1.提问过于频繁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有时教师为了刻意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而设置了很多问题,当然以简单居多.课堂中师问生答的情景不断重现,场面非常热闹.从表面上看,这似乎符合了新课改提倡的精神.但从课堂有效教学方面来评价,我们就不得不审慎思考:课堂提问越多越好吗?事实已经证明,提问过多只会导致问题重点不突出,教学进度不紧凑,学生“跟着凑热闹,随大流”现象会变得

3、非常明显,学生思考问题的严谨态度和思考深度、广度都得不到锻炼.  2.“口头禅”式问题充斥课堂  “对不对?”“是不是?”“听懂了吗?”……类似口头禅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在最近的一次公开课中,笔者留意了这个现象,发现一堂课下来,此类问题出现了有二十多遍,频率之高值得我们反思.这种封闭式的问题对于教学而言,它们贡献了多少呢?问题的回答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呢?通常情况下,年轻教师更容易将这类问题带入课堂并广泛用之.笔者认为,“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更多的是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求对自身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这个课堂中能“

4、以不变应万变”的问题感到疲倦而导致不乐于思考.对于这点,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录音笔等工具将课堂教学实录,反复听后督促自己慢慢减少此类提问,当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摄像机或是在微格教室中教学.  3.问题难易程度把握不得当  数学学科的知识是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式的上升结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遵循这个特点.过易的问题不能促进知识的生长,更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过难则使学生在接受时运用的知识点脱节,思维跨度过大,能力要求过高,大部分的学生也会因此而没有成就感.年轻教师往往会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场面而忽略了问题的含金量,抑或是没有设置台阶问题而

5、导致问题过难.  4.给予思考问题的时间少  鉴于一个班级里学生程度的差异,教师在预设问题时就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探索的活动中来.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备课的内容而赶着时间上课,提了问题却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往往是自问自答.学生的思考由教师替代,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让教师给剥夺了.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在数学课堂中,一定要预留出几小段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只有这样,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才可以体现出价值.  二、“冷思考”后的策略  1.把握教学方向,设计关键问题  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为知识与技能.在这一层面上,

6、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要求分为“知道、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有效教学的导航仪,因此,我们教师在准备问题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的层面上设计关键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以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会用“五点法”作y=Asin(ωx+φ)的图像,并掌握参数A,ω,φ对函数图像变化影响的规律,掌握运用平移和伸缩变换把y=sinx的图像变换为y=Asin(ωx+φ)的图像的方法.在学生了解y=Asin(ωx+φ)(A>0,ω>0)的实际意义后,教师可提如下的问题:(1)分别变化A,ω,φ,观察变化后的

7、图像与原图像的区别,从而探究A,ω,φ对图像变化有何影响.(2)分别研究y=sinx与y=Asinx(A≠1),y=sinωx(ω≠1),y=sin(x+φ)(φ≠0)三对图像间的区别.(3)利用平移、伸缩的思想,探究y=sinx与y=Asin(ωx+φ)(A>0,ω>0)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是要花浓墨在这几个问题上,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和作图时间.  于重点处设疑,于难点处多疑,可以使问题设置集中、精练,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握课堂重点.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兴趣  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能让学生更乐于思考呢?笔者认为在

8、合适的情况下给问题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亲历感知、认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探究思考.这样的教学有时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离散型随机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