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巧用5种中药温中御寒

冬季养生巧用5种中药温中御寒

ID:13519613

大小:1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冬季养生巧用5种中药温中御寒_第1页
冬季养生巧用5种中药温中御寒_第2页
冬季养生巧用5种中药温中御寒_第3页
冬季养生巧用5种中药温中御寒_第4页
资源描述:

《冬季养生巧用5种中药温中御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冬季养生巧用5种中药温中御寒原文标题:中医养生冬季巧用五种中药温中御寒干姜温中御寒持续寒流天气到来,不少人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体质虚弱人群还出现感冒风寒、气管炎、关节疼痛等情况。中医认为,冬季寒冷容易伤害阳气,故冬季容易发生疾病。中药师认为,干姜、玉桂等温补性质的中药来达到御寒效果。寒冬易伤阳气冬天气候与人体的相关特性有三,第一为易伤阳气,而中医讲求阴阳调和,但以阳气为主导,因寒气会伤阳气,故人体于寒冬病发,甚至死亡的比率均较高。其二为冬天性凝滞,即凝结阻滞,因此容易气血不顺,甚或出现各种经络痛症。第三是性收引,即收缩牵引,所以常会出现关节痛及皮肤绷紧,并且易患感冒。按以上三大特

2、质,人体于冬天一般较易感染风寒、气管敏感、关节疼痛、经痛、水肿及腹痛等。冬季巧用五种药材温中御寒干姜,其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它同属温补药材,具有温经止血及温中止痛功效,以及兼具温肺作用,可用来化痰止咳。玉桂,其味辛甘,性热,归脾、肾、心、肝经,且具温补肾阳、温中逐寒、散寒止痛等作用,可治疗腹痛。蜀椒,又名川椒,乃花椒的成熟外皮,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有温中止痛的功用,能治脾胃虚寒。胡椒,属辛热,归胃、大肠经,可治胃寒。丁香,性味辛,属温,归脾、胃、肾经,能温中降逆、散寒止痛及温肾助阳。以上五种药材均属于温补性质中药,于冬天应用,能够温中御寒,但用药前必须先请教注册中

3、医的专业意见。艾灸四大穴位调养机体艾灸四大穴位调养机体用药以外,艾灸亦为中医常用治理手法。以艾草制成艾条,用已烧灸后的艾条悬灸于人体穴位,可使气血温通,有助治疗各种寒痛症,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作用。由于艾灸属于温补疗法,因此适合于冬天应用。但一般市民在家中难以自行施灸,可改以穴按代替,方法是每个穴位以指头顺时针方向转圈揉三十下,按压的力度以出现酸胀感为准。按摩四个穴位,分别是涌泉穴,位于足底的足掌前三分之一位置,即屈趾时凹陷处。冬天属“肾”经,涌泉穴又是“肾经”的本穴,所以刺激此穴能强身健体。另一为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吋位置,属胃经,能调理脾胃及固本培元。至于关元穴,则位于肚脐

4、下三吋,约四横指距离之处。此穴可治各种血症,如虚症可用灸疗,平时多揉按轻拍,能促进血液循环。最后为气海穴(丹田穴),位于下腹部脐下正中一点五吋,能理气及益气。冬季不宜喝凉茶既有冬季常用药材,也有冬日忌用的中药。踏入冬天,清热用的药材应该避免应用,例如市面上常见的支装凉茶,包括鸡骨草、夏枯草、金银花及荷叶茶等俱为清热用药品。除非患者本身体质属于实热,并于注册中医的指示下,有需要才服用,否则若于冬天饮用,多会令体质“雪上加霜”,令人容易出现晕眩、肚泻及虚弱无力等症状,甚至使本身的病情加剧。当归羊肉汤中医食补良方推荐当归羊肉汤材料:当归四十五克、生姜四十五克、羊肉五百克、水十二碗。制法

5、:羊肉洗净及切块,生姜切薄片,当归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滚后,以慢火煮两小时即成。功效:温补阳气。注意:羊肉属发物,皮肤病、过敏性哮喘及有肿瘤病人,食用后可能令旧病复发,故不宜进食。平日怕热、易上火、口腔溃疡、手足心热者及感染风热外感、发热咽喉疼痛者,均不适用。紫苏叶生姜茶紫苏叶生姜茶材料:生姜三片、紫苏叶三钱、北芪三钱、红糖适量、水五碗。制法:生姜、紫苏叶、北芪等加水五碗,以大火煮滚后,用慢火煮五分钟,去渣后加红糖调味即成。功效:用于风寒当令天时,能散寒解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