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

《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

ID:1352972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3

《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_第1页
《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_第2页
《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_第3页
《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_第4页
《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  摘要:认知诗学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全新方式,这种解读方式不仅能够使语言学和文学更为丰富,而且能够让文学赏析更为深刻,更为透亮。本文介绍了朗费罗及《人生颂》的概况,也陈述了认知诗学的具体内容,然后分别利用概念隐喻理论、焦点/背景理论、脚本理论对《人生颂》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人生颂;认知诗学;解读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13-02  一、朗费罗及《人生颂》  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HenryWadsworthLongfellow,1807-1882),是19世纪美国

2、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1807年在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出生。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和霍桑是同班同学。毕业后到过法国、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潜心研究这些欧洲国家的语言与文学。自1836年,在哈佛大学做教授,主讲语言长达18年,全身心投入于对欧洲文化与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解析,逐步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与社交界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朗费罗的诗歌数量巨大,题材较为广泛。在他生活的年代,他的诗以音韵优美、意境丰富、通俗易懂著称,已经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19世纪30年代,他的诗集《夜籁》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强烈赞誉,特别是诗集中那首《人生颂》

3、更是精品中的精髓,被称为“真正的美国心脏的跳动”。诗人惠蒂尔对这首《人生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不熟悉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但我知道他绝不是一般的人。这首诗中所包含的精神与梦想比济慈、雪莱等人之和还要多。在诗中诗人号召人们要振作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勇于面对命运中的一切挑战。在人生路上要学会坚强、学会忍耐,更要学会拼搏,学会追求。朗费罗的《人生颂》属于说理型的诗歌,但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舆论导向融进富有活力的诗歌中,从而实现了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完美统一。  二、认知诗学概述  认知诗学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架构与研究方法,用新

4、的视觉去重新分析和审视传统的文学评论,不仅探究了文学作品中的文学特质,而且还探究了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心里感受,也就是从理论上给予语言发生与接受过程中的认知结构系统的关注。  认知诗学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教授Tsur是研究认知诗学的先驱。对于这样一门陌生的学科,Tsur和Peter称它为认知诗学,其他的一些学者称它为认知文体学。Tsur在1983年出版了《什么叫认知诗学》,在文中他指出,认知诗学是指通过发掘文学批评与诗性语言是怎样既受到人类信息处理过程的限制又怎样被该过程所影响的;认定认知诗学必须用认知科学的理论方法来解析文学,而不能靠文

5、学来表达认知理论;认知诗学着重强调的是一般认知过程和以文学为目标的独特运用之间细微的差别。Peter在《认知诗学导论》中是这样定义认知诗学的,他说,认知诗学是和阅读文学作品有关的,认知诗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将文学的批评实践和哲学探讨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它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为文学提供批评理论的基础,在现代意义上是较为科学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Peter认为认知诗学研究的重点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因为认知诗学本身缺少具体理论的支撑,认知诗学理论主要由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组成,这两个基本学科成为现在认知诗学的重要内容。即便在Peter的《认知诗学导论》中

6、也有很多理论基础都是以二者为基础的,但他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认知诗学的理论和方法和一些具体的例子,他对认知诗学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语言学的理论范围,将研究延伸到认知语言最新的成果中。  三、《人生颂》的认知诗学解读分析  我们了解了朗费罗的有关情况和《人生颂》的大致内容,我们也熟悉了认知诗学这一新兴的研究文学作品的理论方法。我们如何运用认知诗学来解读《人生颂》呢?我们可以用概念隐喻的理论、焦点背景理论、脚本理论分别对这首诗歌进行解读。  (一)利用概念隐喻理论解读《人生颂》  什么是概念隐喻理论呢?Lakoff与Johnson一致认为隐喻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于人们日常的

7、语言、行动和思维中。我们的认知过程都是由浅到深,由远到近,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隐喻,最后达到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Lakoff与Johnson抛开了传统比喻的三因素――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使用源域和目标域当做概念隐喻的两个因素。比如,“人生就是戏剧”这一概念隐喻中,“戏剧”就是源域,它是具体的事物,而“人生”就是目标域,它是抽象的事物,将戏剧的特征引到人生上,使人们能够具体地理解人生这一抽象的事物。  《人生颂》中的概念隐喻又是如何呈现的呢?下面我们从整首诗歌入手,细细分析。  诗歌的第一节,作者向人们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