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必修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9

高三历史第一轮必修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9

ID:13532238

大小:5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3

高三历史第一轮必修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9_第1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必修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9_第2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必修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9_第3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必修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9_第4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必修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9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一轮必修1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1第7单元考点1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与开创外交新局面课前自主学习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背景:(1)二战后,以 苏联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 美国 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尖锐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2)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 封锁禁运 、军事上 包围威胁 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3)新中国诞生。2.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1)“另起炉灶”:不承认 国民政府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

2、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 半殖民地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首先清除 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3)“一边倒”:新中国坚定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3.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 苏联 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①目的:积极同 邻近 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②经过:1953年12月,周恩来在

3、接见 印度 代表团时提出。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一致同意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③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④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①日内瓦会议(1954年):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目的:为了和平解决 朝鲜 和 印度支那 问题。成就: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意义

4、:新中国首次以世界 五大国 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②万隆会议(1955年):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内容: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针对帝国主义破坏,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疑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指点迷津:①由国际局势决定。当时世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

5、资本主义阵营全面敌视新中国,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则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②由中国面临的险恶形势决定。当时国内的革命、建设需要一定的国际支持和相对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③由中共性质和革命性质决定。中共领导革命的最终前途是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合作。二、开创外交新局面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采取 抵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 国际

6、地位 不断提高。③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3)意义:①是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②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此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

7、中国: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恶化;改善国际地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2)进程:①1971年7月, 基辛格 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②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 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日本国内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2)进程:1972年,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 访华并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影响:①国际

8、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②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外交出现了新局面。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背景:①经济建设的要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经济建设 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②外交政策的目标要求:新时期反对 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2)表现:①开展以 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 亚太经济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