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根据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

本规范根据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

ID:13541086

大小:7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3

本规范根据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_第1页
本规范根据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_第2页
本规范根据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_第3页
本规范根据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_第4页
本规范根据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规范根据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B3701/T94—2007   DB3701 济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07-08-29实施   2007-08-29发布 无公害食品真姬菇生产技术规程           DB3701/T94—2007   济南市农业地方规范  ICS   B31                1    DB3701/T94—2007     前言  本规范根据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与本地生产实践制定。 本规范由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食用菌协会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济南市历城区农业

2、局环保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纲朱玉芳杨文柱郭光明孙善文 。                                                           9       DB3701/T94—2007   无公害食品真姬菇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无公害真姬菇的栽培季节、材料、方式、场所、工艺、管理措施及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本规范适用于济南市无公害食品真姬菇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3、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生产技术措施  3.1栽培季节  济南地区9月上旬到第二年五月中旬均可接种,春、秋两季栽培,隔季出菇。 3.2栽培方式   采用塑料袋栽培,规格长(36~38)cm,

4、宽(18~22)cm,厚0.3mm聚丙烯和低压聚乙烯作栽培容器。   3.3栽培场所   塑料菇棚(15~30)m,也可利用专业化现代智能温室层架式栽培。 3.4栽培材料  3.4.1主料 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也可以用堆积6个月以上的阔叶树与针叶树混合木屑。   3.4.2辅料 米糠、麸皮、玉米粉、豆粕。辅料必须新鲜,防止变质、酸败,否则会影响产量。   3.5栽培工艺   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灭菌-接种-发菌-催蕾-长菇-采收加工   3.5.1菌种制作  按栽培计划播种前100天进行母种准备

5、工作。  3.5.1.1母种培养基   棉籽壳100g、麦麸100g、琼脂18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2g、蛋白胨5g、维生素B适量。 9       DB3701/T94—2007   3.5.1.2原种培养基   麦粒培养基:干麦粒100份、麦麸5份、石膏1份,PH7.5。 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100份、麦麸10份、黄豆粉5份、生石灰2份、料水比1:1.5,pH7.5。  3.5.2培养  在(20~25)℃条件下培养(35~40)天即可长满瓶,栽培种一般用棉籽壳培养基,用33cm×17c

6、m塑料袋制种培育。 3.6栽培管理 3.6.1配方灭菌 配方一:棉籽壳50%、木屑35%、麸皮14%、石膏粉1%、水分13%。 配方二:棉籽壳80%、玉米芯5%、麸皮10%、豆粕5%、石灰1%、水120%~130%。 按常规装袋灭菌,冷却后无菌箱中接种。 3.6.2接种  熟料栽培两头接种,每头接种量(50~80)g。麦粒种接种,用料省定植快,每瓶可接种(30~50)袋。 严格选取适龄优质菌种,菌种太嫩将降低出菇产量;菌种培养时间过长,杂菌感染机会较高,生理变性的可能性大。   3.6.3菌丝培养  栽培袋置

7、于温度(18~28)℃,空气相对湿度70%的通风避光处培养,加强通风。   3.6.4成熟和越夏管理 菌丝发满后要进行后熟培养过程,菌丝生理成熟所需时间长短,取决于后熟培养时温度的高低、通气状况、料内pH高低、含水量和袋内装料的多少,一般要经过(60~80)天。菌丝生理成熟的标志:色泽由纯白转至土黄色。越夏期间控制虫害发生。越夏后期,加厚遮盖,防止提前分化。   3.6.5出菇管理  将出菇棚打埂作畦,按50cm作畦,起宽20cm高10cm左右小埂,进行搔菌和摆袋注水,注水(1~2)小时后倒掉多余水分,进行催

8、蕾。 3.6.5.1催蕾 指开口摆放至子实体菌盖形成,是重点加强管理的时期。温度指标控制在(12~16)℃,空气相对湿度90%~95%、光照强度(700~1400)LUX,同时加大通风换气量,协调好温、湿、气、光等四个环境因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使子实体正常分化现蕾。   3.6.5.2育菇   菇蕾出现后,菇房的温度控制在(14~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CO2浓度控制在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