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研究

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研究

ID:13557124

大小:3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3

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研究_第1页
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研究_第2页
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研究_第3页
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研究_第4页
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研究[摘要]满清后期鸦片战争爆发,惊醒了沉睡的国民。当时以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教育,经历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历史阶段,致使清末民初我国音乐教育的主题中自然地充溢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等具有政治导向的爱国理念。本文主旨在探索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时代意义,其内容包括:我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的产生、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政治导向、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三个部分。从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在当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清

2、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政治导向对于提升新一代国民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光大民族文化、培养美育情操实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关键词]音乐教育学堂乐歌政治导向爱国主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010-06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从那时起一大批有识之士开始从灾难中醒悟,“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开启了近百年来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历程,是中华民族从中世纪迈向近代这种历史性转变

3、过程中的一块思想界碑”。一些要求改良的洋务派官僚(如张之洞等)和具有维新倾向的有识之士(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等)开始认识到音乐教育对改善国民品质,唤起民众爱国热情,解放民众思想,以达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的具有重要的政治导向作用。1840年后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布道,为中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迎来了第一缕曙光。自此之后,私人和政府开办的新式学堂随历史前进的步伐纷纷涌现。作为中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主要形式的学堂乐歌随新式学堂的建立而产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大量相关史料的查阅,笔者认为,我国

4、近代早期学校音乐教育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首先是由外国教会传教士所创办的教会学校,第二是由一些要求改良的洋务派官僚和具有维新倾向知识分子所创办的普通新式学堂,第三是近代早期的师范学校。一、我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的产生我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的产生根植于特殊的历史背景,背负着解放民众思想、使国富民强的使命。继教会学校创办后,私人和政府开办的新式学堂也纷纷涌现。早期学堂音乐教育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由外国教会传教士所创办的教会学校鸦片战争的爆发在拉开中国近代史帷幕的同时也使西洋文化迅速地流入,更多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布教并开

5、始创办教会学校。1842年11月1日,马礼逊学堂由澳门迁往香港并开设了音乐课程,这是到目前为止国人最早在新式学校中接受音乐教育的历史史实,从此开启了近代早期音乐教育的先河,为后来新式学堂的创建及其教育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这些传教士统统被斥之为“披着宗教外衣进行文化侵略的帝国主义分子”。“这些教会学校与中国传统教育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的办学宗旨大相径庭。在课程设置上,‘均本以和平传播基督教及东方一般文化之原则,冀以达致有效影响为目的’”。而山东登州《文会管制》中“文会馆唱选抄”的10首“

6、乐歌”的重建天日,使我们对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传教的历史作用有了新的认知。刘再生在《我国近代早期的“学堂”与“乐歌”――登州和“文会馆唱歌选抄”之史料初探》一文中指出:登州文会馆不仅造就了一批既学习“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又重视西方宗教、历史、哲学、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地质、外文等学科的新型知识人才,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转折时期,传播了西方文明的文化、科学和艺术,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这些教会学校在开设宗教课程之外均不同程度开设天文、数学、地理以及音

7、乐等课程。一些教会学校还破天荒地专为女子而设,而且音乐课程的设置亦占有很大的比重,为后来国人创办女子学校奠定了政治基础。2洋务派官僚和维新倾向知识分子创办的普通新式学堂洋务派官僚和维新倾向知识分子创办的新式学堂吸取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爱国主义、富国强兵的教育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就提出了开设学校的重要性:“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大本也。”作为思想教育,音乐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也逐渐被一些要求改良的洋务派官僚和具有维新倾向的知识分子重视起来。有史料记载:1881年张之洞在山西创办

8、了“三江师范学堂”,聘请了日本教习为之开设音乐课;康有为在1891年所创办的“万木草堂”已将音乐列人其西学的课程范围;1898年5月经正女塾由经元善在上海创办,开设琴学课(这是有校名可查的国人自办的最早的一所女子学校)。同年6月,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建议开设“歌乐”课。在这之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著名改革诗人黄遵宪、文人杨度、维新派著名学者梁启超等)动手写作新歌歌词,20世纪初一些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如沈心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