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ID:1357331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_第1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_第2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_第3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_第4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此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教学方法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一、引言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此类专业学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该课程一方面涉及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电路分析等多门前修课程的内容

2、,另一方面又是后继的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分为应用型研究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复合人才三个方面。为了适应人才培养要求,信号与系统课程采用普通班、提高班进行教学。提高班面对应用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普通版面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复合人才的培养。由于信号与系统课程理论性、系统性、物理性都较强,在授课中应尽量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去讲授知识,让学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  二、教学方法  教为不教,学为会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并

3、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实施如下:  (一)理顺课程关系、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更有效地进行课程建设,按照课程的逻辑关系将"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DSP技术及应用"、"Matlab与通信系统仿真"等课程作为"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将课程群课程统筹考虑,进行建设,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避免课程间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在内容的确定上以打好基础、面向应用为原则,确立了时域分析与变换域分析并重,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并重,连续系统分析与离散系统分析并重

4、,经典分析与现代分析并重,解析方法与数字方法并重,软件实现与硬件实现并重的教学思想。  (二)明确课程地位、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进而重视本课程的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与其它主要专业课程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专业课程体系图  在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拓展知识领域,可以将信号与系统在通信与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引入课堂,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  (三

5、)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本课程教学主要按照时域、频域、变换域、系统函数、状态变量分析这几个模块来讲授,而连续和离散系统是穿插在各个模块中进行的;由于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存在很多共性,所以在分析连续系统的一些性质时,同样可以应用于离散系统,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在分析系统的频响特性时,连续和离散对照进行分析、比较讲解,非常易于教学,而且学生很容易就掌握这个重要知识点。如图2所示,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讨论问题---总结归纳",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

6、课程教学效果。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起到实用启发、对比启发、反例启发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一改注入式教学法的"要我学"局面而成为"我要学"。  (四)利用计算机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信号与系统课程公式多,理论性较强,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该课程望而却步;这些难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学习效果。MATLAB软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它可以将复杂的数学运算用图形、图像等方式形象的展现出来;比如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时域与频域的关系可以通过数学

7、表达式为:  即时域压缩频域展宽、时域展宽频域压缩。若直接从数学公式的角度去理解上式的物理意义会很难。为此,通过在课堂上利用MATLAB工具,将时域与频域的关系通过曲线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  (五)课上与课下环节齐抓  课上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根主线---系统对信号的响应(求解);系统背景---通信系统模型;连续信号分析及响应---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离散信号分析及响应---Z变换;连续(离散)信号转换---低通抽样定理、带通抽样定理"。将课程内容前后贯

8、通、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纵横联想,提高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设置N个问题始终贯穿课程教学中,通过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下训练对于学好信号与系统课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作业训练,一来可以用于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来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乐趣。  课上与课下所选择的案例,尽量结合实际应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课程在实际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