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动态监测分析[1]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1]

ID:13585823

大小: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1]_第1页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1]_第2页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1]_第3页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1]_第4页
资源描述:

《顶板动态监测分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一、工作面“三量”监测1、监测目的      矿压监测项目主要有顶底板移近量、支柱活柱下缩量和支架载荷(通称“三量”)。采场“三量”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采场老顶来压显现特点、步距和强度,了解支架井下实际工作状态,掌握顶板运动规律,确定需控岩层范围和参数,分析采煤空间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为合理安排工序、合理选择采煤参数、进行顶板控制设计提供依据。2、测区布置      采场“三量”监测的测站布置如图1所示。在采场内设上、中、下3个测站,上下测站要设置2条测线,中间布置4条测线。上、下测站距顺槽煤柱的距离应大于15m。测量顶底板移近量和移近速度,必

2、须在顶底板中安设牢固的基点。图1单体支柱工作面“三量”监测测站布置3、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      在观测顶底板移近量时,要同时监测支柱压缩量、柱帽压缩量、支柱载荷、支柱压入底板量等。每隔2小时测读一次,测量结果一并记入表1内。      首先将表1记录的数据,从设点起至测点进入采空区止,按测点读入表2中。用表3中所列的数据,按循环整理后,填入表4中。表1单体支柱工作面“三量”观测记录表工作面____测区测线年月日班记录人______推进距离时间(时、分、秒)测点位置顶底板移近量读数(mm)柱帽压缩量(mm)压入底板量(mm)支柱缩量读数支柱载荷读数备注(生产工序)距煤

3、壁(m)距采空区(m)                              表2单体支柱回采工作面矿压“三量”整理表工作面测区测线整理人______观测时间工作面推进距离(m)顶底板移近量活柱下缩支柱载荷测点位置备注(工序等)月日读数移近量(mm)读数下缩量(mm)读数读数差载荷(Pa)至煤壁(m)至采空区(m)                                       表3单体支柱工作面“三量”按循环整理表项目顶底板移近量(mm)活柱下缩量(mm)压入底板量(mm)支柱载荷(MPa/根)至煤壁距离(m)                    Ⅰ

4、1Ⅱ2Ⅲ                    ⅠⅡⅢ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二、巷道围岩变形观测     为了研究采场支承压力及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为合理布置巷道位置及确定超前支护参数,需要在上顺槽中布置两个固定测站。固定测站中分别布置围岩变形量观测基点以及超前支柱载荷观测站。1、围岩变形量观测站(1)观测仪器及安装     采用在轨道顺槽的两帮与顶底板上设置基点的方法进行观测。基点材料采用长350mm的钢钎制作,然

5、后用铁锤打入巷帮和顶底板,并保持平直。观测利用测杆和钢卷尺进行。在距工作面切眼50m、80m、100m处各设一个观测站,每个观测站设1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分别设一组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基点和一组两帮移近量观测基点。(2)数据采集     超前支护25m范围内每班观测一次,一天三次观测。在第一个测站距采煤工作面煤壁25m以外时,每天观测一次,进入超前支护25m范围后,全部测站每班观测一次。观测的数据要及时记录整理在表格上,观测数据的同时,要求记录巷道与工作面顶底板、两帮压力与破坏的宏观显现,以及工作面的推进情况。三、超前支护荷载观测  1、超前支柱载荷观测站(1)观测仪器

6、及安装     观测采用KBJ60Ⅲ1矿用数字压力计(单体液压支柱用)对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阻力进行监测。在轨道顺槽中距工作面开切眼50m、80m、100m处分左右两侧分别支设两棵单体液压支柱,并安装压力计。测站位置与围岩变形量测站处于同一断面(2)数据采集     所安装的单体液压支柱数字压力计每隔5分钟自动记录一次当时的压力数值,并进行自动存储。数据搜集采用人工采集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天利用数据采集器采集一次数据,但仪器可以自动记忆5天以内的存储数据,可以2~3天采集一次。本次观测每天采集一次数据。(3)观测要求     本次超前压力观测从安装观测设备到工作面推

7、进100m为止。观测的同时,要求记录巷道与工作面顶底板、两帮压力与破坏的宏观显现,以及工作面的推进情况。四、底板比压测试1、仪器安装     采用DYB—3型静压式底板比压仪对底板比压进行测试。2、观测要求     在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期间分别在工作面内均匀选点(总测点数不少于10个),用静压式底板比压仪进行实测。距开切眼20m、40m分别设观测线沿工作面长度方向均匀布置5个点,合计10个点。五、仪器数量1、测杆     ADJ—2.5型测杆2支2、压力计(1)CDD40矿用数字压力计6台(2)GYD60型矿用数字压力计24台3、底板比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