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

ID:13595972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3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_第1页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_第2页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_第3页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_第4页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史第五六单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史第五六单元测试(2012.8.23)1、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2、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A.秦朝以后设相制度都是错误的      B.明太祖不希望重蹈秦

2、朝灭亡的覆辙C.要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            D.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4、针对明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问题,大臣丘浚说:“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

3、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据此可以判断丘浚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看法是A.主张限制私人田产                B.主张实行均田制C.主张严厉打击兼并                D.反对政府干预兼并5、康熙巡游南京时,曾经去过明孝陵拜祭,并写下“治隆唐宋”御笔以歌颂朱元璋功绩。康熙帝此举的主要出发点是A.弘扬中华文化                    B.缓和满汉矛盾C.推崇明初专制                    D.预警农民革命6、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

4、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人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7、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5、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8、清嘉庆年间,有官员提出:“若不准开厂(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添数十万无业流民,难保其不附从为乱,故只当听其经营,不可扰事。”这段材料说明当时清政府A.严禁手工业生产,有利封建统治   B.为解决流民问题维护统治,准开手工工场C.重农轻商的影响,禁止手工生产   D.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鼓励发展手工业生产9、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鞑靼和瓦剌的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

6、号B.明朝修缮长城,防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C.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D.加强北方边防驻兵,使蒙古不敢犯边10、清朝人认为朝廷尊崇喇嘛教是由于“漠南北与青海各蒙古及滇蜀各土司(首领)皆崇信黄教(喇嘛教的一支),边民强横,故因慈悲以镇残杀,假灵异以降服其心。”对材料最恰当的认识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控制    B、统治者利用宗教的欺骗性麻痹人民斗志    C、统治者加强对宗教的管理,控制人民思想     D、蒙古等少数民族生活动荡不安,容易接受宗教信仰11、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

7、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2、明朝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君主立宪制12345678910111213、材料一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高度发达的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

8、突出特征。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材料二我国人口在秦朝有2000万,汉代约6000万,到1000多年后的明代初期依然是6000万,明万历中期(16世纪末)增至1.5亿,明末清初大幅度下降。清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爆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