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策略分析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策略分析

ID:13601962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策略分析_第1页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策略分析_第2页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策略分析_第3页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策略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及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就校园网络舆情的来源和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了网络舆情的特点,最后对舆情引导进行了策略分析,提出建立网站论坛微博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信息透明化增强说服力;培养意见领袖,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网络舆情策略分析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博客、微博、微信越来越受到网民的青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

2、率达18.1%。其中网民年龄在20――29岁的占了30.4%。而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网民中,大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智能手机使用越来越广泛,每天通过网络或手机上网的大学生比例高达60%以上。  一、校园网络舆情来源及内容  网络舆情是在网络空间内,公众对公共事务尤其是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意见、情绪以及态度的总和。根据资料及调查,大学生校园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主要有校园BBS论坛、博客(Blog)、微博、QQ、飞信、百度贴吧等。笔者通过调查,将大学生在网络上所反映的现实舆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校园发生的大事: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主

3、要环境,学校发生事情会牵动他们的神经,从而引发感慨,尤其是一些大事件。如学校周年校庆事件:事前的消息打探,校庆当天的仪式图片;搬宿舍――关于新宿舍的装修布置、收费等等都是讨论的话题。  2.校园学习生活事务:校内各协会活动发布、各类竞赛等,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辩论赛;生活类――住宿环境、食堂饭菜、校园周边环境等等;学习类――老师的上课态度,或者某堂课之后做的作业反映的课题内容也会有所体现。  3.奖、助学金:大学生的公平意识较强,且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当他们在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涉及自身的利益时,如有遇到缺乏透明公开公正的遭遇,他们会在网

4、络上发出一些带情绪的言论表达。  4.同学矛盾等: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习惯不尽相同,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难免会磕磕碰碰,网络吐槽也是一种类型,诸如如悲剧、浮云、坑等等网络名词常见于网络。  二、校园网络舆情特点  网络舆情形成的特点,尤其是群体心理对舆情的发展演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1.网络舆情来源的广泛性  网络的开放和便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互联网中存在各种性质的网站,国内的、国外的;政府网站、企业网站以及个人网站等。从舆情来源来看,舆情既出自于以上各类网站。此外,网络舆情还可能来自于Blog、BBS社区以及QQ群

5、等。  2.网络舆情主体的匿名性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是用来形容网络的匿名性的。由于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网民的年龄、性别、身份可以虚拟。网络也是一个“意见自由市场”,网络舆情主体的匿名性为网民提供了一个空间,提供了一种获取信息、宣泄情绪的渠道。  3.网络舆情传播的个性化与群体性并存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GustaveLeBo)认为,“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共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

6、成了一种集体心理”。网络的匿名性和网络把关的弱化使得公众毫无掩饰的表达其内心真实想法,毫不保留的展现自我,同时,网民的个性化言论也使得网络舆情内容呈现个性化状态。  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极端倾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根据这种理论,原来群体支持的意见决策时更倾向支持;而原来群体反对的意见,在讨论后也会变得更强烈地反对,从而使群体的意见出现极端化。网民舆情表达的个性化和群体极化特点并不矛盾,个性化特点在Blog上体现得更加明显,而群体极化在BBS上可能会更加突出。  4.网络舆情产生巨大的群

7、体压力  所谓群体压力就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网络传播模式从传统的单向直线式变成交叉网络式,信息“把关人”的作用大大削弱甚至完全消解,当信息在网上自由流动和吸引众多受众主动参与时,能产生巨大的冲击性。  三、引导策略分析  网络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关,根据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探索积极有效的引导方法和策略。  1.建立网站论坛微博加强舆

8、论引导能力  网络信息以其传播广泛、互动强、即时等特点吸引大学生,当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不能完整表达或无人关注时,他们更愿意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