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

ID:13638996

大小:6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3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_第1页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_第2页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_第3页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_第4页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  徐中舒今年10月15日是我校历史系已故教授、著名的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百年冥诞。徐先生1926年在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的毕业论文共有两篇,一篇是由王国维先生指导的《殷周民族考》,发表在1927年清华学校研究院季刊《国学论丛》第一卷第一兮上,题目改为《从古书推测之殷周民族》;另一篇即本文,原题为《徐奄、淮夷、群舒考》,后由徐先生改为现题目。本文由梁启超先生指导,附图即为当年梁先生评语手迹。本文一直未发表过。现征得徐先生后人同意,交我刊发表,以飨读者,亦表我们对徐先生的纪念。关键词:徐,蒲姑,徐

2、奄,淮夷,群舒  徐,嬴姓,其初本中土民族,殷、周之际立国于朝歌之西,而与殷人同居方析之内,盖唇齿相依之国也。及殷亡,嬴姓之国留居于故地者,曰黎。其后边逐于狄,而秦、赵兴于春秋、战国之世。其事旧史载之甚详,此不具。其东徙者,立国于齐、鲁,武庚之叛,助之尤力。及周公东征,克殷践奄,其国又南迁于淮,中国名之曰淮夷。当此时吴、楚未兴,其国力犹远在东南诸国之上。故宗周之世,屡与中国用兵,而为患最深。入春秋后,其国内逼于诸夏,外迫于吴、楚,国势陵替,终至灭亡。综其先后盛衰之迹观之,其与周室势力之消长,关系尤切。惟其名号繁多,见

3、于载籍及金文者,均随时随地而异:殷、周之际居于上党,则曰余无之戎、曰黎、曰蒲姑;武王克商灭蒲姑,其国迁于开、鲁,则曰徐、曰奄;宗周之世,迁于淮,则曰徐、曰淮夷、曰南淮夷,或曰南夷、曰东夷;入春秋之世,则徐与淮夷最为习见之称;而淮南之群舒则其支子徐胤也。盖曰余吾、曰黎、曰蒲姑、曰徐,其本名也;曰奄、曰淮、曰南、曰东,其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  徐中舒今年10月15日是我校历史系已故教授、著名的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百年冥诞。徐先生1926年在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的毕业论文共有两篇,一篇是由王国维先生指导的《殷周民族考》,

4、发表在1927年清华学校研究院季刊《国学论丛》第一卷第一兮上,题目改为《从古书推测之殷周民族》;另一篇即本文,原题为《徐奄、淮夷、群舒考》,后由徐先生改为现题目。本文由梁启超先生指导,附图即为当年梁先生评语手迹。本文一直未发表过。现征得徐先生后人同意,交我刊发表,以飨读者,亦表我们对徐先生的纪念。关键词:徐,蒲姑,徐奄,淮夷,群舒  徐,嬴姓,其初本中土民族,殷、周之际立国于朝歌之西,而与殷人同居方析之内,盖唇齿相依之国也。及殷亡,嬴姓之国留居于故地者,曰黎。其后边逐于狄,而秦、赵兴于春秋、战国之世。其事旧史载之甚详

5、,此不具。其东徙者,立国于齐、鲁,武庚之叛,助之尤力。及周公东征,克殷践奄,其国又南迁于淮,中国名之曰淮夷。当此时吴、楚未兴,其国力犹远在东南诸国之上。故宗周之世,屡与中国用兵,而为患最深。入春秋后,其国内逼于诸夏,外迫于吴、楚,国势陵替,终至灭亡。综其先后盛衰之迹观之,其与周室势力之消长,关系尤切。惟其名号繁多,见于载籍及金文者,均随时随地而异:殷、周之际居于上党,则曰余无之戎、曰黎、曰蒲姑;武王克商灭蒲姑,其国迁于开、鲁,则曰徐、曰奄;宗周之世,迁于淮,则曰徐、曰淮夷、曰南淮夷,或曰南夷、曰东夷;入春秋之世,则徐

6、与淮夷最为习见之称;而淮南之群舒则其支子徐胤也。盖曰余吾、曰黎、曰蒲姑、曰徐,其本名也;曰奄、曰淮、曰南、曰东,其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  徐中舒今年10月15日是我校历史系已故教授、著名的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百年冥诞。徐先生1926年在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的毕业论文共有两篇,一篇是由王国维先生指导的《殷周民族考》,发表在1927年清华学校研究院季刊《国学论丛》第一卷第一兮上,题目改为《从古书推测之殷周民族》;另一篇即本文,原题为《徐奄、淮夷、群舒考》,后由徐先生改为现题目。本文由梁启超先生指导,附图即为当年梁先生评

7、语手迹。本文一直未发表过。现征得徐先生后人同意,交我刊发表,以飨读者,亦表我们对徐先生的纪念。关键词:徐,蒲姑,徐奄,淮夷,群舒  徐,嬴姓,其初本中土民族,殷、周之际立国于朝歌之西,而与殷人同居方析之内,盖唇齿相依之国也。及殷亡,嬴姓之国留居于故地者,曰黎。其后边逐于狄,而秦、赵兴于春秋、战国之世。其事旧史载之甚详,此不具。其东徙者,立国于齐、鲁,武庚之叛,助之尤力。及周公东征,克殷践奄,其国又南迁于淮,中国名之曰淮夷。当此时吴、楚未兴,其国力犹远在东南诸国之上。故宗周之世,屡与中国用兵,而为患最深。入春秋后,其国

8、内逼于诸夏,外迫于吴、楚,国势陵替,终至灭亡。综其先后盛衰之迹观之,其与周室势力之消长,关系尤切。惟其名号繁多,见于载籍及金文者,均随时随地而异:殷、周之际居于上党,则曰余无之戎、曰黎、曰蒲姑;武王克商灭蒲姑,其国迁于开、鲁,则曰徐、曰奄;宗周之世,迁于淮,则曰徐、曰淮夷、曰南淮夷,或曰南夷、曰东夷;入春秋之世,则徐与淮夷最为习见之称;而淮南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