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外敷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

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外敷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

ID:13644034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外敷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_第1页
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外敷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_第2页
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外敷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_第3页
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外敷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_第4页
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外敷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外敷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扶他林凝乳与喜疗妥乳膏外敷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扶他林凝乳剂与喜疗妥乳膏在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局部采用微波治疗后涂抹扶他林凝乳;对照组患者同样用微波治疗后涂抹喜疗妥乳膏。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局部红、肿、热、痛、硬结消散、肢体活动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他林凝乳在治疗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效果优于喜疗妥乳膏。  关键词:扶他林凝乳;喜疗妥

2、乳膏;PICC;静脉炎;疗效比较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现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而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比较常见,血液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化疗药物毒性大,疗程长,化疗后患者骨髓抑制明显等原因,造成血液病患者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较一般患者发生率高,据报道发生率高达10~15%[1,2]。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静脉炎药物有喜疗妥乳膏,如意金黄散等,都有明显的疗效,但不能迅速解除肿痛,鉴于此,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6月,对住院血液病置入PICC导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经微波治疗后分别涂抹扶他林

3、凝乳与喜疗妥乳膏,观察两组疗效,发现扶他林凝乳能迅速缓解局部肿痛,炎症症状消失快,疗效优于喜疗妥乳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发生静脉炎的血液病患者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9岁。两组患者中主要观察发生II级及III级静脉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8.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7.3岁,其中观察组20例中二级静脉炎10例,三级静脉炎10例;对照组20例中也是二级静脉炎10例,三级静脉炎10例。两组患者病种、

4、年龄、性别、治疗情况、置管人员技术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置管均由2名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资质的主管以上护师完成。  1.2材料方法  1.2.1材料观察组:扶他林凝乳(全称:双氯芬酸二乙胺凝胶剂)微波治疗仪;对照组:喜疗妥乳膏(全称: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微波治疗仪  1.2.2方法两组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师,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对照组经微波治疗后以穿刺点为中心按PICC换药流程,常规换药后沿导管方向局部红肿热痛处涂抹扶他林凝乳,范围为红肿疼痛部位扩延2cm,涂抹后导管穿刺点以优韧宁或纱布覆盖保护,根据静脉炎严重程

5、度1~3次/d,连续4~7d;观察组以同样的方法经微波治疗后局部红肿热痛处涂抹喜疗妥乳膏。  2评价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2.1静脉炎判断标准静脉炎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3],0级:无自觉症状;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

6、(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

7、(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

8、(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机械性静脉炎症状改善情况,每天或每班护士认真观察并询问患者用药后红、肿、热、痛、硬结消退情况,患肢活动情

9、况,详细记录具体时间,同时进行交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无痛及轻微疼痛0~3分,中度疼痛4~5分,重度疼痛6~7分,剧烈疼痛及无法忍受8~10分。硬结、红肿程度:采用直尺测量,每天或每班记录硬结红肿消退情况,并进行交班。治愈: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硬结消失、肢体活动自如;显效:用药后灼热、疼痛消失,红肿消退面积大于或等于80%;有效:用药后灼热、疼痛减轻、红肿消退面积小于80%,条索状红线变浅,未完全消失,硬结变小,患肢活动部分受限[5]。  将两组II级、III级静脉炎患者所得资料采用Mann-Whit

10、neyU检验,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中II级静脉炎使用不同的乳剂后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3.2两组患者中III级静脉炎使用不同的乳剂后红肿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3.3两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见表3。  4讨论  4.1PICC置管导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机制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6]表现为红、肿、热、痛及静脉条索状改变或触及硬结。  4.2原因分析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械性刺激机械性静脉炎一般在PICC置管3~7d左右发生,主要是在置管过程中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